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乎社会的根本,不仅与经济的增长有密切联系,而且对社会政治稳定、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和农业的特点,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政府宏观政策都是向重工业倾斜,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资金,所以农业变得落后起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农业自身具有弱质性特点,容易遭受自然风险,导致农产品供求关系不稳定,难以实现均衡价格,所以农民收入波动大,经常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调、农业各要素之间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农民收入较低且增长乏力,这一系列问题很突出。对此,政府逐渐将工作重心向农业倾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为主题,政府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加大惠农支农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农村金融,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工作部署,2016年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为596.49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573.17亿元,但是和其他省份相比,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文章以2005年至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首先从安徽省财政支农总规模角度分析了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状况,其次从安徽省各地级市角度出发,深入探索各地级市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然后对安徽省总体财政支农支出的趋势做出判断,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BCC投入导向性模型,评价分析各市财政支农支出综合效率,并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探讨各市财政资金使用程度和财政支出规模情况。最后,文章构建受限因变量随机效应Tobit模型,将各市财政支农支出综合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城镇化率等因素对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影响程度。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各市财政支农过程提出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