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制革废水通常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及难生物降解的特点,仅仅通过生化处理已难以满足愈发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因此亟需开发出制革废水深度处理的新工艺。本文以某皮革厂制革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厂污水站生化处理部分原有氧化沟前新增A/O工艺后出水仍不达标的问题,决定通过Fenton反应对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首先通过小试试验对比传统Fenton和Fenton-流化床的处理效果,利用正交试验考察废水初始p H值、双氧水投加量、硫酸亚铁与过氧化氢摩尔浓度比(即硫酸亚铁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再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传统Fenton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Fe2+]/[H2O2](摩尔浓度比)>p H>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单因素试验结果确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 H值3,30%双氧水投加量0.8m L/L,[Fe2+]/[H2O2]=0.8,搅拌反应时间20min,曝气时间30min,絮凝沉淀部分PAM(0.1%)投加量2m L/L,此时出水COD为49.9mg/L,COD去除率为59.8%。Fenton-流化床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H2O2投加量>p H>反应时间>[Fe2+]/[H2O2](摩尔浓度比);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铁氧化物负载石英砂填充率10%(140g/L),初始p H值3,30%双氧水投加量0.8m L/L,[Fe2+]/[H2O2]=0.1(Fe SO4·7H2O投加量0.22g/L),反应时间60min,曝气时间30min,絮凝沉淀部分PAM(0.1%)投加量2m L/L,此时出水COD为43.7mg/L,去除率为64.8%。对比两种工艺可看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双氧水投加量均为0.8m L/L时,Fenton-流化床比传统Fenton的COD去除率高5%,Fe SO4·7H2O投加量减少了87.5%,铁泥产率降低了64.0%。综上可知Fenton-流化床工艺深度处理制革废水的效果优于传统Fenton工艺,并且为进一步验证Fenton-流化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小试阶段确定最佳加药量基础上,扩大至中试,以验证试验在工程上应用的效果并继续探索最佳加药量。此外,本研究也对污水站生化处理部分新建A/O工艺及深度处理部分Fenton-流化床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新建A/O对原有氧化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