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野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蒙花苷是野菊花的重要化学成分,在现行药典中蒙花苷被作为野菊花质量控制指标成分。野菊分布广泛,全国多处均有生长,然而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质量不一。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野菊花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成分含量以及体外生物活性差异,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目前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基金项目】
:
国家药品标准提高项目(2017-55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蒙花苷是野菊花的重要化学成分,在现行药典中蒙花苷被作为野菊花质量控制指标成分。野菊分布广泛,全国多处均有生长,然而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质量不一。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野菊花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成分含量以及体外生物活性差异,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目前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测定不同产地野菊花总黄酮的含量。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1个地区的野菊花总黄酮含量在30.17~94.28mg·g-1之间,绿原酸含量在0.48~6.78 mg·g-1,木犀草苷含量在0.48~1.77 mg·g-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范围在1.14~11.43 mg·g-1,蒙花苷含量范围在0.52~24.09mg· g-1,木犀草素含量在0.38~1.84 mg·g-1,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柚皮素的含量较低,含量最高值分别为0.81 mg· g-1、0.61 mg· g-1、0.81 mg· g-1。在本实验测定31个地区的野菊花中,大别山地区的野菊花在活性成分含量上高于秦岭-太行山地区的野菊花。(2)本研究采用DPPH法、ABTS法、普鲁士蓝法和水杨酸法,对不同产地野菊花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总还原能力进行测定,综合评价野菊花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野菊花提取液具有总还原力,同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31个地区野菊花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抑制率(IC50)范围在0.35~4.23 mg·mL-1,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大小在0.31~4.14 mg·mL-1,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大小在3.87~16.09 mg·mL-1之间,反映总还原力大小的吸光值大小在0.30~1.58。在此次实验中通过综合评价清除自由基作用以及总还原力大小,发现大别山地区的野菊花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方面优于秦岭-太行山地区。(3)为了探究不同产地野菊花体外抗炎活性,通过测定野菊花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31个不同产地野菊花甲醇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和脂肪氧化酶的抑制存在显著性差异,对黄嘌呤氧化酶IC50值在0.42~1.56 mg·mL-1,对脂肪氧化酶的IC50大小在0.35~0.67 mg·mL-1。在此次实验中秦岭-太行山的野菊花在体外抗炎活性弱于大别山地区的野菊花。(4)采用纸片法以及二倍稀释法,发现野菊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李斯特菌,副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具有差异,其中野菊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断标准,对李斯特菌而言,秦岭-太行山地区的野菊花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0.83 mm,大别山地区的野菊花甲醇提取物大别山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3.4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秦岭-太行山地区的野菊花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2.78 mm,大别山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6.38mm。不同产地野菊花提取物抑菌活性具有差异,以大别山地区野菊花抑菌效果更强。(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熵权TOPSIS法,以多活性成分含量、体外活性、多活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活性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地区野菊花进行质量评价。基于当前实验数据发现,大别山地区的野菊花质量优于秦岭-太行山的野菊花。
其他文献
断奶是动物生活中最剧烈的应激事件之一,可导致代谢紊乱、胃肠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损害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由单层肠上皮细胞组成的肠道在消化吸收、免疫屏障功能和氨基酸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断奶应激损害仔猪肠道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导致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亚精胺(三盐酸亚精胺)是多胺的一种,是蛋白质分解腐烂之后形成的胺类物质,是由腐胺和腺苷甲硫氨酸合成的,主要存在于大脑、胰腺、卵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病原菌,可导致人类和畜禽的多种疾病,其宿主谱十分广泛。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是由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一种鸡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腹泻、厌食、产蛋下降等症状,2~3周龄以内雏鸡的病死率可达100%。感染该菌的成鸡可终身带菌,并且可经卵垂直传播。该菌对养禽业影响巨大,我
肌肉增重是养猪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生长性能。目前主要是通过营养调控技术,辅以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饲喂生长抑素耗竭剂或注射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等促进生猪的肌肉生长。然而,由于其一过性效应、动物毒副作用以及生物安全等原因,目前均尚未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重要的肌肉生长负调控基因,抑制动物出生前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以及出生后肌纤维的肥大。研究发现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全身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给全世界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CSF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是一种单股正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囊膜糖蛋白E0是CSFV糖蛋白中最具免疫原性的蛋白之一,能够诱导机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是中药材大黄的3种基原植物之一,以其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俗称“南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多重功效。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是药用大黄重要栽培产区,栽培田坡面典型,当地的药用大黄良种选育工作滞后,在栽培过程中存在表型多样性的现象,影响药用大黄品质的稳定。在气候和土壤母质一致的前提下,微地形能够导致环境中温、光、水和土
在现代化规模养殖过程中,畜禽长期遭受多种不良的环境应激。这种慢性应激会导致动物的采食量减少、料肉比升高、免疫力减弱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骨骼肌作为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动物慢性应激中受到的影响也最直接。按照肌纤维代谢类型,骨骼肌可分为氧化型、中间型和酵解型肌肉。以往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肌肉组织,然而,不同代谢类型的骨骼肌在慢性应激作用下是否具有不同的表现,以及其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是否一样,目前尚不清楚。
为探究赤·吲乙·芸苔(碧护)与氯氟吡啶酯混用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3-4叶期的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和籼型明恢63常规水稻(Oryza sativa)为研究对象,设置清水对照、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45 g/hm2)、3%氯氟吡啶酯乳油(1200 mL/hm2)和3%氯氟吡啶酯乳油(1200 mL/hm2)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ssp.chinensis)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香青菜是苏州吴江地区的地方品种,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软糯的口感,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本试验以目前栽培的香青菜为材料,研究香青菜的栽培技术,不同肥料配比施用对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香青菜进行冷冻干燥试验,分析不同时间对冻干产品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香青菜是地方特色品种,种植范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设施栽培的一种主要的蔬菜作物。嫁接不仅能够提高黄瓜抗逆性并克服土壤连作障碍,还能明显提高黄瓜产量。在我国有55%的黄瓜生产采用嫁接,而砧木和接穗的嫁接亲和性是影响嫁接目标实现的前提。嫁接亲和性是指嫁接后伤口的愈合程度与速度,亲和性好则愈合速度愈快,成活率更高;共生亲和性指的是嫁接成活后砧木和接穗在各种生理代谢方面的协调性。目前,关于黄瓜嫁接亲和性机理的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根菜类蔬菜作物。我国萝卜年播种面积达120万公顷,在蔬菜生产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蔬菜栽培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光照、水分、肥料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光照是植株生长的必要条件,光质则是调节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当改变光照中红光和蓝光比例可改善作物品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