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及移植前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目的:探索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肝静脉闭塞症(VOD)、移植相关的微血管性血栓病(TMA)以及复发和总生存(OS)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44例患者,这些患者在移植前均未使用去除B细胞的药物以及细胞免疫治疗。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流式的方法检测移植物中CD34+干细胞、CD3+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对患者移植后粒系及巨核系造血重建时间、急慢性GVHD、EBV和CMV感染、VOD、TMA,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对移植后粒系及巨核系造血重建时间、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EBV及CMV感染、复发及OS的影响。结果:1.临床特征:收集的34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男性168例,女性176例,中位年龄40(6-68)岁,疾病种类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7例,包括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55例。所有患者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为3.57(0.12-16.90)×107/kg,其中有13例(3.8%)单独输注骨髓干细胞,210例(61.0%)单独输注外周血干细胞,121例(35.2%)同时合并输注骨髓干细胞及外周血干细胞。2.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造血重建的相关性:所有344例移植患者28天内完成粒系重建的有333例(96.8%),大于28天未重建患者11例(3.2%),中位重建时间12(8-37)天;所有344例患者巨核系在28天内完成重建的患者有254例(73.8%),重建时间大于28天的患者共90例(26.2%),中位重建时间15(10-112)天。将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数量按四分位数进行四分类,分析不同的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粒系及巨核系重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19+B淋巴细胞数量与粒系及巨核系重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分别分析不同病种中不同的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粒系及巨核系重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病种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两系重建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再根据移植方式将这344例患者分为HLA单倍体移植、HLA同胞全相合移植、HLA无关全相合移植三组,分别分析不同移植方式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粒系及巨核系重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不同移植方式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粒系、巨核系重建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3.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急慢性GVHD的相关性:这344例患者中发生Ⅱ°-Ⅳ°aGVHD的患者有133例(38.7%),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aGVHD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这344例患者中发生cGVHD的患者有85例(24.7%),将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数量按四分位数进行四分类,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cGVHD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别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在各病种和各移植方式当中与急慢性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只有在无关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cGVHD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5.31×107/kg比<5.31×107/kg的患者cGVHD的发生率高(P=0.054),纳入临床特征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02,95%CI 0.444-1.448,P=0.464)。4.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其他移植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这344例患者中发生VOD的患者有3例(0.8%),发生TMA的患者有14例(4.0%),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TMA及VOD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这344例患者移植后有51例(14.8%)患者发生EBV感染,有100例(29.1%)患者发生CMV感染,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EBV及CMV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两个病毒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别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在各病种和各移植方式中与CMV、EBV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仅发现在AA组患者中,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E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的Mann-Whitney U检验处理连续变量,EBV感染组CD19+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5.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复发和OS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终点为2020年12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3(1-59)月,持续缓解266例,复发24例,死亡66例(包括复发后死亡12例),我们分析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疾病类型,移植前疾病状态,供受体性别,HLA抗体情况及移植物中其它成分对生存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患者OS无明显相关性(P>0.05),只有移植前疾病状态未达到完全缓解(CR)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我们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数量与患者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只有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量>3.25×106/kg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 0.402,95%CI 0.164-0.982,P=0.046)。接着我们分析在不同病种中,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数量与患者OS及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AML、MDS、AA组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患者OS及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ALL组,我们分析了所有因素对患者OS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5.31×107/kg与<5.31×107/kg的患者比较,OS缩短,复发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数量>5.31×107/kg 是影响患者 OS(HR 3.698,95%CI 1.015-13.469,P=0.047)和复发(HR 17.948,95%CI 1.766-182.432,P=0.01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在AA患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与EBV的感染存在相关性,EBV感染组CD19+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细胞数量;2.在ALL患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中CD19+B淋巴细胞的数量>5.31×107/kg是影响患者OS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移植前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与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前有无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分为两组,第一组移植前2周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共128例,第二组移植前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和其他细胞免疫治疗,共3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对患者移植后粒系及巨核系造血重建时间、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EBV及CMV感染、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用SPSS23.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粒系及巨核系造血重建时间、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EBV及CMV感染、复发及生存的差异。结果:1.临床特征:所有47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中男性192例(40.7%),女性280例(59.3%),中位年龄40(6-68)岁。所有患者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9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69例。根据移植前有无应用利妥昔单抗分为两组,分别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用药组患者12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4例,中位年龄40(11-64)岁,移植前HLA抗体均为阳性,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患者111例,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17例;未用药组患者344例,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76例,中位年龄40(6-68)岁,其中移植前HLA抗体阳性患者124例,HLA抗体阴性患者220例,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患者256例,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88例。2.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造血重建的影响:对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进行分析,用药组患者28天内完成粒系重建患者122例(95.3%),大于28天未重建患者6例(4.7%),中位重建时间11天;巨核系重建大于28天共26例(20.3%),28天内完成重建共102例(79.7%),中位重建时间14天。未用药组患者28天内完成粒系造血重建患者333例(96.8%),未完成重建患者11例(3.2%),中位重建时间12天;血小板重建大于28天共90例(26.2%),28天内完成重建共254例(73.8%),中位重建时间15天。两组之间粒系及血小板重建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种分类,在AML、ALL、AA、MDS四个病种中两组之间粒系与巨核系重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HLA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我们比较了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粒系和巨核系重建,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两者粒系重建没有差异,但在MDS患者中,用药组的巨核系重建明显快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根据移植方式分类,HLA无关全相合移植方式中用药组较未用药组巨核系重建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纳入临床特征多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急慢性GVHD的影响:用药组患者移植后100天内发生aGVHD共46例,发生率35.9%,未用药组发生aGVHD患者共133例,发生率38.7%,未用药组aGVHD发生率高于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用药组及未用药组患者发生在100天后的cGVHD例数分别为52例(40.6%)、85例(24.7%),用药组cGVHD发生率高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我们在未用药组,比较HL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cGVHD的发生率,HLA抗体阳性组cGVHD发生率也高于HLA抗体阴性组(P<0.05),纳入临床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发现HLA抗体是c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HR 3.663,95%CI 2.189-6.130,P=0.000)。我们进一步分析了 HLA抗体阳性患者用药和非用药cGVHD的差异,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LA抗体阳性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没有减少cGVHD的发生率。4.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其他移植后并发症的影响:用药组发生VOD患者1例,发生率为0.8%,发生TMA患者6例,发生率为4.7%;未用药组发生VOD患者3例,发生率为0.8%,发生TMA患者14例,发生率为4.0%。两组VOD发生率相同,用药组TMA发生率略高于未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EBV感染率为5.5%,未用药组患者EBV感染率为14.8%,未用药组EB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纳入临床特征行多因素分析,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是EB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25,95%CI 1.281-6.681,P=0.011)。两组患者CMV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2.8%及2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复发和生存的影响:两组患者随访终点为2020年12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4(1-59)月,持续缓解368例,复发34例,死亡86例(包括复发后死亡16例)。用药组中位随访时间16.5(1-55)月,持续缓解102例,复发10例,死亡20例(包括复发后死亡4例);未用药组中位随访时间13(1-59)月,持续缓解266例,复发24例,死亡66例(包括复发后死亡12例),两组复发及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HLA抗体阳性的MDS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可以促进巨核系植入;2.HLA抗体是c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没有减少HLA抗体阳性患者cGVHD的发生率;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可以减少移植后EBV感染。
其他文献
肿瘤细胞为了适应增殖和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合成和氧化还原需求,会重新调整细胞代谢,以满足能量(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需求。这种“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导致不同细胞类型之间争夺营养物质,从而影响T细胞的功能以及免疫疗法的效果。研究表明,干扰或阻断某些代谢途径(例如谷氨酰胺代谢)可以有效逆转肿瘤细胞对抗肿瘤疗法的耐药。谷氨酰胺是血浆中最丰富的非必需中性氨基酸,可以由饮食分解
学位
氢气是一种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清洁化学燃料。在碳中和背景下,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是绿色能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电解水制氢的关键是开发具有高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活性且长时间稳定的催化剂。与仅涉及两个电子转移过程的HER相比,发生在阳极上的OER是一个四电子转移过程,反应动力学更加复杂,被认为是全分解水过程中的限速步骤。本文旨在开发稳定高效的廉价OER电
学位
背景: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s;编码基因SLCO)属于药物转运蛋白超家族,参与多种不同结构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底物(包括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和各种药物)的吸收和处置。其中,OATP1B1和1B3是重要的肝细胞转运蛋白,介导许多临床上重要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从血液到肝脏的吸收。OATP1B1和1B3的转运功能的降低可能导致临
学位
Part Ⅰ 口面指综合征1型患者OFD1基因突变研究[目的]口面指综合征1型作为一种临床罕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面部、口腔和指(趾)畸形,常导致男性宫内死亡。本文通过对一名患有口面指综合征1型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口面指综合征1型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一名4岁男性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并收集其家族史,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抽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用高
学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围术期行抗凝治疗预防游离皮瓣吻合口血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0例行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凝血检查方法及抗凝依据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凝血试验,根据常规凝血指标行抗凝治疗)和试验组(TEG实验和常规凝血实验,根据TEG指标行抗凝治疗),每组35例,比较2组的凝血
期刊
电子输运是材料性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通过对材料输运性质的研究,不断地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最近几年,无论在实验还是在理论研究中,类石墨烯材料作为基本的二维材料仍受到大量关注。从器件应用的角度来看,类石墨烯的纳米带结构具有极为优异的性能。本论文采用非平衡格林函数与紧束缚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双边缘原子尺度无序对宽度为n的铁磁类石墨烯锯齿型纳米带(n-ZNRs)两端器件系统中巨磁阻的影响。当纳米带两边
学位
2017年9月,新课程改革在山东正式实施,2018年9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2019版)在山东正式使用,截至本研究调查(2020年10月),新教科书已经使用两年。教科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文本材料,研究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的使用情况不仅有利于指导师生对教科书的有效使用,更有利于促进新教科书的编写改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将结果进行互证。对分层选取的样本进行调查。
学位
目的矮小症是儿童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身高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身材矮小的遗传因素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引起从轻中度矮小到严重矮小及综合征性矮小的广泛表型谱。传统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生长激素激发实验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检测等)仅明确1%-40%矮小症的病因。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包括拷贝数变异分析、全外显子测序
学位
辅酶Q10是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将NADH上的电子转移到呼吸链,影响细胞内的NADH/NAD+比例,具有促进ATP合成,提高胞内能量供给水平,消除体内自由基,参与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补充剂等领域,随着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如何进一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首先考察和分析了关键原料玉米浆对辅酶Q10发酵的影响,进一步发现了豆油对辅酶Q10发酵的促进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旨在寻找早期干预的时间窗,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以及移植术后合理管理的科学依据。方法:我们收集了 2016年1月至2019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