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多糖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糖,因其具有无毒、生物兼容性、可降解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氨基多糖纳米微粒因具有黏膜黏附性和提高大分子在黏膜上的穿透能力,而主要作为一种药物载体来进行药物控释,靶向给药等方面的研究。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氨基多糖纳米微粒具有抗肿瘤活性,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裸鼠移植瘤模型,对氨基多糖纳米微粒抗肝细胞癌的效果和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氨基多糖纳米微粒应用于肝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乙酸酐乙酰化法,降低氨基多糖的脱乙酰度(D.D.),并将其制备成纳米微粒,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高脱乙酰度的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形态特征对比发现,低D.D.氨基多糖的粒径较大,Zeta电位较低,在溶剂中分布不均,稳定性较差。体外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抑制率测定结果显示两种D.D.氨基多糖纳米微粒均能抑制BEL-7402的生长,并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高D.D.的氨基多糖纳米微粒对BEL-7402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低D.D.的氨基多糖纳米微粒。提示:氨基多糖分子上的氨基是维持其纳米微粒形态,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关键基团。2.肿瘤细胞蛋白鞘磷脂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氨基多糖纳米微粒能引起肿瘤细胞中性鞘磷脂酶(nSMase)和酸性鞘磷脂酶(aSMase)活性的升高。提示:鞘磷脂酶活性升高可能是氨基多糖纳米微粒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主要机理之一3.裸鼠人肝癌SMMC-7721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的21d,与溶剂组(阴性对照)相比,口服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试验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T/C为61.68%,阿霉素组(阳性对照组)为48.67%,均对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移植瘤中坏死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测算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为35.26±11.87%,试验组为42.25+3.83%,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20.61±3.84%)(p<0.01)。肝和肺组织的形态观察发现,氨基多糖纳米微粒能有效改善因为肿瘤生长而引起的肝、肺的组织损伤。4.移植瘤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基多糖纳米微粒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P<0.0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P<0.05),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则没有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氨基多糖与阿霉素均能显著抑制VEGFR2的转录(P<0.01),但对VEGF的转录没有影响。提示:氨基多糖纳米微粒抑制肿瘤生长的部分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中VEGFR2的转录和表达来减弱VEGF与VEGFR2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氨基多糖也可能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来抑制肿瘤生长。因此,氨基多糖纳米微粒通过激活肿瘤细胞鞘磷脂酶,抑制瘤组织中VEGFR2和PCNA的表达来有效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