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它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一个动态概念。判断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状况是研究其处置问题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多方面的资料,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总量较高且质量被高估。而从其成因来分析,至少有信贷资金财政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商业银行自身三个方面的因素集合而成。 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国民金融平衡表理论和萨缪尔森的供给理论。主要处置政策有将银行关闭清算、放松银行监管以及政府参与下的银行资产重组伴随企业重组;处置措施主要有存量措施、流量措施和对银行进行根本性改革;处置模式有银行自主处置、托管集中治理和坏债直接剥离。借鉴国际经验,不良资产的处置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不良资产处置决定的早晚决定着效果与成本的大小等重要启示。 我国现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安排主要是呆帐准备金制度、补充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及要求银行自行处置。虽然这一制度安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看来,在处置效率上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比率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债转股成效不尽人意等方面。 影响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制度性缺陷;银行对不良资产的自行处置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局限性和效益低下;不良资产的处置缺乏良好的法律及政策环境以及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环境不成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