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的公信力,就是政府对人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它是一国政府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一种政治资本,是政府在民众心中诚信度的高低。政府公信力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认同程度,更关系到政府的执政效能和政治合法性。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奉行“官本位”为主体的行政理念,官僚思想严重,政府以当权者自居,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管理的“缺位”、“错位”和“越位”给其执政效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公共事件的频发,更是对政府公信力敲响了警钟。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公共事件的多发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在近些年来接踵而至,其中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典型的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以及最近的北方地区大面积雾霾天气等。这些事件以其爆发的不确定性和突然性,加之波及范围广和破坏力强,对当代各级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政府各方面的执政能力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更加关心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更加关注政府在这些突发危机中是如何维护保障民众利益的。然而实践证明,在面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我国一些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却不尽如人意,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因此,在公共事件中,作为危机治理的主体,政府必须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同时,重塑政府公信力。本文从我国当前国情出发,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政府公信力和公共危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近些年来发生的国内外典型公共事件为案例,通过实证研究,重点分析探讨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找出每个例子中政府成功的举措或失败的做法,并以此为戒,有针对性地就如何在公共事件中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