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具有异质性,可发生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消化系统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如胃、肠、胰等高发部位,或肝脏、胆管、胆囊等少见部位。虽然近三十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及就诊率明显上升,但NEN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肿瘤仍然是罕见的,临床工作者在诊断治疗此类疾病时仍然认识不足,况且此类疾病无论从命名、诊断、治疗、分级,预后以及放化疗等方方面面均存在不足并且一直在不断完善。为了调查中国的发病人群、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特点,期望能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本文针对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且病理诊断为NEN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人群、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探索肿瘤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资料均从齐鲁医院联众系统或院长病例查询系统提取,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治疗日期、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包括免疫组化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或消化内镜下治疗,手术患者均说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随访方式均通过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根据平均年龄将年龄组分为<51岁和≥51岁组;性别组分为男性和女性组;原发部位分为胰腺、胃、直肠、十二指肠、结肠、小肠、肝脏、胆管、胆囊、阑尾组;治疗方式分为手术和内镜组;病理分级分为G1期、G2期、G3期。利用统计学方法(SPSS 22.0软件)分析其在年龄、性别、原发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肿瘤分级、免疫组化(Syn、CgA、Ki-67)阳性率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的资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患者生存率,组与组之间的生存率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共收集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012年7例(占5.6%),2013年12例(占9.6%),2014年19例(占15.2%),2015年21例(占 16.8%),2016年22例(占17.6%),2017 年15例(占12.0%),2018 年29例(占23.2%),男性患者70例(占56%),女性患者55例(占44%),男女比例为1.27:1。发病年龄从14岁到79岁,平均年龄50.94±14.60岁,中位年龄51岁。(2)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部位以胰腺为多见,有68例(占54.4%),胃21例(占16.8%),直肠16例(占12.8%),十二指肠9例(占7.2%),结肠3例(占2.4%),小肠2例(占1.6%),肝脏2例(占1.6%),胆管2例(占1.6%),阑尾1例(占0.8%),胆囊1例(占0.8%)。(3)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非功能性肿瘤为主,有95例(占76%),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局部症状;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30例(占24%),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激素相关症状,都位于胰腺,表现为低血糖症状。(4)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神经内分泌瘤104例(占83.2%),神经内分泌癌21例(占16.8%);G1期患者63例(占50.4%),G2期患者39例(占31.2%),G3期(包括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3例(占18.4%);免疫组化显示Syn(124例,阳性122例,阳性率98.4%),CgA(122例,阳性106例,阳性率86.9%),Ki-67(113例,阳性率100%)。(5)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T1期32例(25.6%),T2期35例(28.0%),T3期38例(30.4%),T4期20例(16.0%)。(6)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111例(占88,.8%),内镜下切除患者14例(占11.2%);手术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29例(淋巴结转移率26.13%),G1期51例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阳性率5.88%),G2期39例中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阳性率17.95%),G3期21例中淋巴结转移19例(转移阳性率90.48%)。(7)对于G1期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74.89±1.10月,经内镜下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72.00±4.08月,二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神经内分泌瘤(NET)中G1+G2组的生存周期72.95±1.60月,神经内分泌癌(NEC+MANEC)G3组的生存周期20.68±2.90月,Kaplan-Meier统计分析神经内分泌瘤组生存周期明显长于神经内分泌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成功随访118例,随访率94.4%,生存周期1-77月,平均生存周期34.69月,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浸润深度、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分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为:年龄(P=0.26),性别(P=0.06),发病部位(P=0.04),浸润深度(P=0.00),肿瘤分级(P=0.00),淋巴结转移(P=0.00),其中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肿瘤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较大。结论:1.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患者逐年递增,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40-69岁是高发人群,构成比占68.8%,其中男女患病比率为1.27:1,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2.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部位为胰腺,其次是胃、直肠、结肠、小肠、肝脏、胆管、阑尾,胆囊最少。3.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与发病部位以及有无功能性分泌有关。4.在免疫组化检测中,Syn和CgA是主要标志物,Syn敏感性优于CgA。5.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可辅以化疗,以及生长抑素类似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6.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也可选择内镜下治疗,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统计学分析显示早期(G1、G2)患者生存周期明显长于较晚期(G3)患者。7.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与发病部位、肿瘤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关,与年龄、性别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