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通督任、调三焦”针刺法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对比该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改善情况,并明确该针刺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优越性,以期为本针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持,为临床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妇科门诊以及招募志愿者共60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例,故每组最终纳入29例。治疗组采用“通督任、调三焦”针刺法,选取百会、神庭、膻中、中脘、天枢、关元、水道、八髎穴,其中关元、水道向会阴方向斜刺,使针感向会阴部传导,余穴常规刺法。对照组主穴选取关元、子宫、十七椎、三阴交、合谷,并随证配穴,主穴及配穴的选取及操作方法均参照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治疗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杜元灏、董勤主编);两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针刺,每天一次,针刺治疗5天停止,若月经提前,针刺至月经来潮停止针刺,最少针刺3天;若月经推迟,最多针刺5天,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一月经周期(治疗前)、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随访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评价、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随访期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与治疗后相比,随访期两组VAS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期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均能降低患者VAS评分,且能维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CMS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期两组痛经症状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P<0.05);与治疗后相比,治疗组随访期痛经症状总频率评分均下降(P<0.05),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期痛经症状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均回升(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痛经症状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痛经症状总频率及严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能够维持较好的疗效,而对照组随访期疗效较治疗后下降。3、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72.4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任、调三焦”针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在减轻疼痛,降低其相关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及维持疗效方面均比常规针刺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