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生神话是指感生母亲通过接触或者感应某种动物、植物及非生命物体而受孕的神话,我国夏商周三代始祖中的禹、契、后稷的出生神话都是感生神话,此外还有褒姒、刘邦的等人的感生传说。少数民族的感生神话传说也很丰富,有壮族的米洛甲神话、哈尼族的塔婆然神话、珞巴族的卡让辛神话等等。本文的目标是从纵向剖析的角度把握感生神话传说发展的脉络,对感生神话传说的内容进行分层处理,进而对其发生演变过程进行尝试性的推演。论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专门化的,全局性的研究视角下,对感生神话传说的发展阶段进行分层研究。感生神话的起源和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情节、内容、思想要素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的变迁。要正确把握感生神话的发展特点,就必须厘清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它所受到的来自信仰崇拜、天人观念乃至性别意识、社会权利结构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此,才能避免套用理论,笼而统之为感生神话传说定性的错误研究倾向。本文将感生神话传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感生神话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图腾信仰与氏族族源神话相结合的产物,它歌颂的是始祖女神的生殖能力,感生母亲直接感应图腾物,使得图腾胚胎进入体内而受孕,这个过程表现出先民强烈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愿望。图腾感生神话也受到了卵崇拜思想的影响,于是又出现了感生母亲吞吃卵的受感情节,通过带有图腾标记的卵状感生物和具有生殖意味的吞吃行为来完成受孕过程。感生神话在起源阶段都着力突出女性的生殖作用和崇高的信仰地位,忽略男性和父亲的形象意义。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感生神话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父亲的形象开始加入到感生神话中,侵占原本属于母亲的生育权力。父亲形象的确立要么是以成为感生母亲配偶的方式,要么就改变原本占有生育功劳的女性性别,从而确立起父亲的主导地位。同时,感生神话的思想功能发生变化,它表现的信仰从起初的图腾与生殖崇拜逐步转向祖先崇拜,逐渐成为了“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的政治统治工具。秦汉以后,严格意义上的感生神话已经不再产生,感生传说以谶纬、史料的方式继续产生新的发展。汉代纬书以五德始终说为依据,对感生神话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五行相生的顺序以安排汉朝火德的政治形象,感生帝说从此具备了“政治神话”的特殊地位,根本作用是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从此,各代的政权变革纷纷借助感生说来确立政权的合法性,这就造成了史传作品中感生说大量出现的现象。除了对感生神话传说三个阶段规律的把握,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充分运用“二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同时注意利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材料。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本与现象分析,在吸取古今中外前人感生神话传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根据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原则,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同时广泛采用少数民族传说、史诗、民间故事等材料,以丰富论证。这些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纸上之材料”的不足,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在汉族感生神话传说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以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为进一步揭示感生神话传说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实证。另一方面,本文对于感生神话传说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有益于深入这类少数民族神话传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