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证保险起源于信用发达的美国,随后西欧不少国家和日本陆续开办。保证保险合同首先出现于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它是随商业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最早产生的保证保险是由一些个人商行或银行办理的诚实保证保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以后,逐渐发展并以分期付款保证保险、购房贷款保证保险和购车贷款保证保险为典型。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对各方当事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产生时间短,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整和规范,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理论界的莫衷一是,引起实践中的业务操作不甚规范,司法判例也忽左忽右。笔者认为对其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学者对保证保险合同的探讨多集中在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义、法律属性,就保证合同与保险合同进行平行对比,只停留在保证与保险之争上。笔者认为这并没有深入挖掘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本质。笔者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从保证保险合同的产生及其风险分担的特性来论证,从正面肯定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属性。然后,通过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分析,对该保险合同的属性进行重新界定,得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是具有附条件的债务移转特征的保险合同;其次,以重新界定的属性为基础,又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中的三要素进行了剖析。特别针对如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的确定、保险利益的归属者、保险人的责任免除等目前存在着极大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论证,力求揭示其应然和科学的状态;再次,对于一个法律制度而言,理论上的分析,最终是为制度构建服务的,因此,笔者还强调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价值及其基本原则;最后,借鉴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经验,从立法及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的初步构想。在本文的导论中,笔者交代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主要是购车与购房贷款保证保险。笔者指出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理论上的厘清,重新界定其法律属性,不仅拓展了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基本认识,而且改变其法律定位上的错误认识;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剖析,有助于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纠纷,在此基础上对保证保险合同的进行构建才显得有据可循。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研究的蓬勃发展必将会促进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全文正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位。本部分主要是从保证保险合同与信用保险合同的区分入手,首先对保证保险合同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保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向保险人交付保费,由保险人按约定,在被保险人(权利人或雇主)因义务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或者雇员的不诚实行为而遭受损失时予以赔付的一种保险合同。它包括确实保证保险和诚实保证保险。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属于确实保证合同中的一种。然后笔者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进行了论述。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除了具备保险合同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主体、保险人资格、承保的风险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是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合同。这也为后文中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做了铺垫。第二部分是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属性评析。在明确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以后,笔者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属性进行论述。由于法律属性直接关系到法律适用的问题,因此,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议很大。对于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属性的争论主要有三种学说:保证说、折衷说以及保险说。笔者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做比较分析,得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存在质的区别;而折衷说的观点又难以解释其在法律适用方面的障碍,因此,笔者认为这两种学说都不足取。笔者通过对保证保险合同的产生以及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分析,从正面肯定了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属性。然后,笔者进一步深入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内部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属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实务,得出以下结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是具有附条件的债务移转的特点的保险合同。通过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属性的重新界定,使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更加明确,由于《保险法》与《合同法》是特殊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所以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应优先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保险法》暂无规定的,可适用《合同法》有关债务移转方面的规定。第三部分是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剖析。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争议还表现在对其法律关系三要素涉及的有关问题的争议上。本部分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入手,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及其内容进行了剖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普遍争议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了投保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对于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内容,笔者主要选取了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较大的保险人的除外责任以及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进行论述。作者在明晰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内涵与外延,分析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特征及其法律属性,厘清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着构建我国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制度构建首先要明确该制度的价值及其基本原则,这就引出了本文第四部分的内容。第四部分是我国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价值及其基本原则。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价值主要体现在安全与效率两方面。消费贷款保障保险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完善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立法的基石。笔者认为我国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以及代位求偿原则。在阐述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价值及其基本原则之后,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制度的构建问题。第五部分是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规定及其相关制度。笔者主要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个人征信制度以及行业协会与保险业监管机构有关制度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并进行了评析。第六部分是我国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笔者在对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规定及其相关制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完善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立法,弥补立法方面的空白。由于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是保证保险合同中的一类,因此,研究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实际上就是研究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笔者认为应当在我国现有的《保险法》的基础上,增列一节保证保险合同,并在其中对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义、分类、特征、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做出规制。其中,特别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义、特征等内容进行规定;另一方面,考虑到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笔者认为应该借鉴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并完善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施行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健全保险业协会和保险业监管机构的有关制度,以发挥保险业协会及保险业监管机构在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题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由于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办,已有部分相关业务因法律定位的模糊引起较大的争议,在理论界,法学界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研究也不多,因此,本文以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为题,选题上有一定的新颖性;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笔者没有陷于众多的论证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属性的观点之窠臼,对保证保险合同的产生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同时从正面分析了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保险风险移转的属性,从而肯定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属性。通过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深入剖析,对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属性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揭示出了其与附条件的债务移转合同之间的联系,得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是具有附条件的债务移转特征的保险合同;内容上的创新。笔者经过对国外有关保证保险合同的规定及其相关制度的考察,在前人很少涉猎的部分——制度构建方面,从保证保险合同制度的价值、基本原则、具体规定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对构建我国保证保险合同制度做出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