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 fluoroethylene, 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其管腔内所生长的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形态、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2)的变化。探讨e-PTFE人造血管在肺动脉重建中的作用,为e-PTFE人造血管在临床肺动脉重建术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滇南小耳猪27只,体重在25-35Kg之间,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组(肺动脉组)、e-PTFE人造血管重建胸主动脉组(胸主动脉组)、e-PTFE人造血管重建下腔静脉组(下腔静脉组)。分别于重建术后2周、3月、6月进行心脏彩超、直接血管内径测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定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技术对移植e-PTFE人造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内皮细胞形态结构、VEGFR-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从而评价e-PTFE人造血管在重建肺动脉中的作用。结果1、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肺动脉组、胸主动脉组未探及血栓;下腔静脉组有明显血栓形成,门静脉增宽,腹水声像。2、血栓直接观察:将置入动物体内的人造血管取出经测量观察,我们发现血管置换术后2周,在肺动脉组、胸主动脉组均可见有血栓形成,但人造血管管径狭窄未超过50%;术后3月、6月时间点所取出的各组人造血管未见血栓;而下腔静脉组所取出的人造血管2周时见血栓同时血管管径狭窄超过度50%,在3月、6月时也可见管壁附着血栓。3、(1)病理学检测:HE染色显示各实验组置入的人造血管ECs生长正常,未见胞核异常的异形细胞生长或有肿瘤细胞生长。(2)扫描电镜: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置入人造血管ECs生长形态相似,成长梭形,长轴方向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但是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ECs形态为椭圆形、多边形,生长无明显的方向性,成“铺路石”样排列。(3)免疫组织化学:可见用DAPI染料所染的ECs细胞核呈现出椭圆形、多边形的蓝色区域。594染料所染红色区域为VEGFR-2目的蛋白,可见其在细胞膜表面。随时间推移,各组的VEGFR-2表达均有明显的减少趋势。4、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VEGFR-2基因表达的水平,肺动脉组VS胸主动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组VS肺动脉组、下腔静脉组VS胸主动脉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肺动脉组VS胸主动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月,下腔静脉组VS肺动脉组、下腔静脉组VS胸主动脉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下腔静脉组VS肺动脉组、下腔静脉组VS胸主动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置入动物体内的e-PTFE人造血管因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影响血管通畅性。肺动脉组和胸主动脉组置入人造血管其通畅性相同,但下腔静脉组置入的人造血管与肺动脉组与胸主动脉组相比其通畅性差。2、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置入人造血管ECs生长形态相似,长轴方向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但是,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与其相比血管ECs形态显著差异细胞生长无明显的方向性。3、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置入人造血管ECs分泌VEGFR-2水平较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组高。术后2周、3月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相比血管ECs的VEGFR-2水平无差异,比下腔静脉置入人造血管ECs分泌VEGFR-2水平高,而术后6月各组VEGFR-2表达水平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