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尤其上肢更为多见,骨折后愈合所需时间较长。骨折修复的过程就是正常胚胎骨发生过程的重演,是一系列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过程,从细胞、血管和骨基质的损伤开始,然后到骨的完全重建。骨折愈合受到机体大环境以及局部小环境的多层面、多途径调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参与,无论何种促进骨折愈合的方式都以促进生长因子的变化为基础。如何加快骨折愈合的进展,促进内源性因子分泌长久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的前沿性研究包括利用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如各种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BMP)等来治疗骨折,促进骨折愈合,基因治疗骨折的研究也有报道,但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尚未能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和技术,例如红外线、激光、电磁等,其理论基础均为改善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强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可明显增加其支配区域的血流量,提高局部氧供应,促进生长因子分泌,增强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在临床上,SGB已用来治疗多种缺血性疾病。从理论上讲,SGB能加快其支配区域骨折愈合的速度。目前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对兔桡骨骨折模型间断给药行SGB治疗,可使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钙盐沉积加快,骨痂密度和刚度增大,促使骨折愈合。本研究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和动物实验结果,选择临床闭合型桡骨横断骨折病人间断给药行SGB治疗,以研究SGB对上肢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期寻求一种加快骨折愈合的经济可行的新方法。
方法:选择临床闭合型桡骨横断骨折病人间断给药行SGB治疗,60例,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即SGB组和空白对照组(n=30)。SGB组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二日开始至第14日,应用0.33%罗哌卡因6ml行SGB治疗,隔日一次,共7次,于术后14至42d每隔两日一次,共8次。空白对照组术后不进行SGB治疗。分别于术后第8天(避开炎性肿胀期)监测两组患者SGB治疗1h内患侧桡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两组患者双前臂皮肤温差变化;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4、28、42d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达显效、有效等所需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肿胀消退达显效、有效等所需时间;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14、28、42d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手术时间与年龄无统计学差异。SGB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达显效所需时间为5.2d±1.6d,术后疼痛缓解达有效所需时间为3.3d±1.1d;空白对照组疼痛缓解达显效所需时间为14.6d±3.9d,术后疼痛缓解达有效所需时间为7.2d±2.3d,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GB组患者术后肿胀缓解达显效所需时间为5.8d±2.6d,术后肿胀缓解达有效所需时间为3.4d±1.2d;空白对照组术后肿胀缓解达显效所需时间为14.8d±6.1d,术后肿胀缓解达有效所需时间为8.3d±1.9d,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表2可以看出,SGB组注药后10min,其桡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由注药前的(0.52±0.08)m/s增至(0.84±0.29)m/s(P<0.05)。于注药后20 min流速达到高峰(0.88±0.29)m/s,此后各时点逐渐减少,到注药后60 min时,其血流量降至(0.74±0.28)m/s,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3可以看出, SGB组患、健侧各时点皮肤温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桡骨骨折局部CR片上可看出,SGB组治疗后2周时,骨折愈合评分为1.2±0.46,到4、6周分别增至3.4±0.83和4.5±0.57(P<0.01),而对照组在各时点的评分也逐渐增高,但明显低于SGB组(P<0.05)(见表4)。由表5可以看出,骨折14、28、42d时,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浓度均高于基础值(P<0.01),其中28d时高于14及42 d时,而SGB组患者的各时点外周血TGF-β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SGB可明显促进临床上肢骨折的愈合进程,大幅度地增加阻滞侧上肢的血流量,促进骨折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可能是其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