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视角下高校校园开放空间感知研究--以武汉部分高校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园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单元的特殊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高校师生开展教学和科研的物质载体。日渐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使得师生对校园开放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也使得主观性空间感受成为校园开放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建筑学传统研究从静态和宏观的视角对开放空间进行分析,在空间感知研究中已呈现出不足。
  论文以格式塔感知理论为基础,以武汉高校为例对高校校园开放空间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影响高校校园开放空间感知的相关因素及感知的多重内涵,并综合两方面归纳出基于路径视角下高校校园开放空间感知的特征。
  论文以路径为视角,注重多感官、时空与个体经验上的整合,从而用组合式的、综合的感知评价校园开放空间。研究方法上主要分为实验研究、图解分析和现场体验三部分。首先从断面分析入手,以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的典型个案为实验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眼动实验分析影响校园开放空间感知的具体要素,显示建筑、地形、乔木、灌木、地被这五个要素是构成校园道路景观组合的重要物质要素;并从路径扩展到全校的路网及空间格局分析,形成校园空间整体的认知印象,结合开放空间感知的环境要素对高校校园开放空间的感知进行评价和研究;同时,研究的案例扩展到武汉的11所高校,在归纳50、80年代两个不同建校时期的高校校园开放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空间体验,从综合视角深入分析,形成校园开放空间全面和整体的感知。最后,通过比对分析结果及SD问卷验证,说明路径视角对建筑学传统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作用。
  感知评价研究最终目的不在于得出空间营造“优”或“劣”的结论,而是侧重通过分析主观感知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使用后评估,完善校园规划和开放空间设计思路,为高校校园开放空间研究方法提供一种补充。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模式呈现出增量型、粗放式特征,传统街道的保护与更新常常不被重视,而新建街道往往因忽视地域传统而形成“千街一面”的状况。中国传统聚落及民居因所在地域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街道作为聚落中由民居所围合而成的重要线性空间,其界面形态亦具有地域性特征。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极快,城市发展与传统街道保护更新之间矛盾极为突出。
  论文对夏热冬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进行整理分析,厘清我国相关法规政策内容与时间脉络,结合学界的理论实践探
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中居民社交生活发生的重要场所,其宜社交性体现出城市公共空间承载公共生活的本质意义。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多从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出发,局限于环境行为研究的主客二元范式。现实生活中街道上发生的社交行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时性过程,存在多元因素的交互影响,现有相关理论并不能很好的对其做出全面的解释。
  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武汉市生活性街道的实证研究,尝试将“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引入环境行为研究,将其与“环境可供性理论”相结合,并在核心理论研读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多样化,公众开始高度重视精神生活以及文化活动。文化中心是由多种文化功能复合组成的建筑综合体,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公共空间,对公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吸引文化中心功能使用者及大量的城市非目的性公众进入及使用公共空间,为公众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传播文化精神。因此,研究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对于城市,建筑及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对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的理解及其内涵谈起,指出大多数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怎样才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建筑业在各个能源消耗行业中占据比重增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更加高效节能的建筑类型,是目前各国发展建筑节能及应用的重要领域,我国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也逐渐发展。但是,由于地域性、居民生活习惯、建筑类型等差异,使得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拥有一定独特性,可参考用于本国国情的成熟经验较少,且我国幅员辽阔,五大气候分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无法实现统一的建筑能耗标准。因此,针对我国不同气候区,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不同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的湖
当前我国乡镇养老面临着两大难题:集体养老接受度不高和居家养老条件不足。一方面,由于乡镇养老设施条件简陋,传统“孝”文化的根植,机构养老在乡镇地区的推行受到了较大阻力。另一方面,乡镇老年人愈发依赖住房条件所提供的物质支持,而乡镇住宅又缺乏专业设计,未考虑到乡镇居家老年人的特殊性,无法满足其养老需求。因此,面对存量巨大的乡镇住宅,如何使其更符合老年人居住需求,以给予居家养老老年人充分的环境支持,是笔者选题的缘由。
  首先,结合当地人口基础资料和养老情况调查结果,分析鄂西南乡镇养老概况。得出结论:乡镇人
摘 要:以在烟台大学中心的学区内的烟台永旺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SPSS软件逐步回归方法筛选自变量得到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对学区内大型购物中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购物中心;烟台永旺;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72-03  引言  大型购物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
期刊
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严重的是包括甲醛、苯等在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缩写为VOCs)。由于这类污染物来源广泛并且具有持续释放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开展关于室内空气中VOCs去除与净化的研究。
  本文以植物活墙对室内VOCs的净化能力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研究评估植物活墙的净化效果,并探究提升活墙净化能力的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与归纳武汉市现有室内植物活墙的构造形式及空间效应,并对建筑内部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有、无活墙空间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与同
过去一百余年是人类社会变化最剧烈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工业的兴建与转型,形成了众多的工业遗产。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我国在“三五”、“四五”时期“战备”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大规模国防建设工业遗产,其见证了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历史。湖北是国家在三线时期资源投入第二多的省份,仅次于四川,省内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鄂西地区。其中十堰因“三线”而起,是典型的三线建设城市;襄阳是区域内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全国三个“军转民”工业城市之一。随着对工业遗产的调查和对其的保护再利用逐渐重视,鄂西北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工作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心区人口高度聚集,城市空间布局高度密集,导致了室外通风不良、热舒适度低等城市微气候问题。
  城市微气候的形成除了受到宏观气候因素的影响,还与城市形态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街区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不同形态及界面的街区,其内部空间的热传递特征必然不同,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微气候特征。街区尺度的微气候是整个城市微气候的有机组成,从改善城市微气候的角度出发,良好的街区形态设计能够改善通风状况、调节室外气温,缓解城市微气候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原城市中心区
摘 要: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迅速发展,但却出现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显然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問题。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人才培养现状,系统探讨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产学研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