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消灭小农与小农生产方式的过程。面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小农及其生计与生产方式的冲击与瓦解,以及小农为自身生存所进行的抗争,本文提出如下研究问题:产生于前现代并处在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包围之中的小农,如何为自己构筑生存空间?这些小农能否与资本相竞争,其相对于资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当一些地方的小农在同资本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或守势时,当地资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种竞争优势由谁赋予,由什么因素决定?通过对四川中部葛村的小农商品生产进行研究,并考察当地资本下乡以及资本农场同小农之间的互动,本文试图以现实经验对这些问题给予某种回答。通过对葛村小农经济现实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无处、无时不在进行的小农商品生产已经成为葛村小农经济的总体特征。葛村村民长期浸染于商品经济,其观念与行为上表现出了经济化、理性化和市俗化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小农的“自给自足”与保守性。在新观念的影响下,葛村的小农开始以不同于传统小农的视角来看待农业,将其视为一种可以通过经营而获利的产业。本研究考察了小农商品生产的主体和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从这两个方面梳理和总结小农商品生产的特点,并从中寻找小农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小农家庭农场是葛村小农商品生产的主体,其生产目的为满足家庭的多重需求,生产规模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随家庭需求水平变化而变化,在经营规模上表现出内敛适度与灵活调整。小农商品生产的组织过程即是小农家庭农场的生产组织过程。受到资本约束的小农家庭农场,其生产组织表现出对节约资本、节约货币和改善资本稀缺性的强烈追求,体现为以劳动投入替代资本投入、强化自我剥削和重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价值。研究还发现,小农家庭农场通过互惠交换、交流共享和农户间交易等互动形式将彼此相关联,使每个小农家庭农场的商品生产活动都变成一种社会的协同生产,从而提升小农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实力。本研究还以进入葛村的资本农场“丰业农场”为典型案例对发生在葛村的资本下乡过程进行考察,发现资本农场在葛村并没有表现出优于当地小农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甚至不具有经济可持续性,但却能够依靠外部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保持扩张势头。通过以上考察,论文在结论部分对提出的研究问题给予回答。小农与现代化、市场经济之间并非互斥关系,小农通过参与商品生产而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获得一席之地,并且是推动乡村就业与合作、实现工农城乡之间良性互动与互补、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小农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相对于资本农场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正是来自于小农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资本农场的特性。小农在同资本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或守势,往往不是因为两者经济绩效的差异,而是政府偏向性支持的结果。正是国家对小农的政策歧视和对大规模资本农场的偏向性支持,为资本农场带来超出自身实力的竞争优势,使小农实际上处于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