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中学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抑郁情绪的发生现状,探讨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抑郁情绪以及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及构建心理资本团体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以期提高中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并降低其抑郁水平,为早期预防和识别中学生抑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学生童年期创伤、心理资本、抑郁的现状及关系分析。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于2020年9月至11月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自行设计)、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第二部分为心理资本团体心理干预对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根据研究一的结果,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40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资本团体心理干预,收集干预前后被试的抑郁与心理资本得分,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结果:1.躯体虐待维度中,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躯体忽视和性虐待在年级上差异显著;有留守经历学生其童年期创伤总分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P值均<0.05)。2.女生的抑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年级上均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抑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有留守经历学生在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P值均<0.05)。3.除希望维度外,心理资本总分及其他维度在性别上均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心理资本得分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学生(P值均<0.05)。4.童年期创伤总分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543),童年期创伤总分和心理资本总分呈负相关(r=-0.347),心理资本总分和抑郁总分呈负相关(r=-0.406),(P值均<0.01)。5.童年期创伤与心理资本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显著(B=-0.012,t=-18.279,P<0.01)。心理资本在童年期创伤和抑郁之间起到调节作用。6.两组被试心理资本总分、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干预8周后,实验组的心理资本总分(t=7.241)和抑郁总分(t=-4.677)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8.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的组别效应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效能维度(F=11.182,P<0.01)、韧性维度(F=7.350,P<0.05)和心理资本总分(F=34.872,P<0.01)的组间处理效应显著,希望维度(F=5.471,P<0.05)、自我效能维度(F=9.254,P<0.01)和心理资本总分(F=61.419,P<0.01)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韧性维度(F=8.460,P<0.01)和心理资本总分(F=53.223,P<0.01)在组别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实验组后测的韧性维度得分和心理资本总分要显著高于前测。9.抑郁总分及各维度的组别效应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症状维度(F=5.123,P<0.05)和抑郁总分(F=8.289,P<0.01)上组间处理效应显著,抑郁情绪维度(F=17.757,P<0.01)、躯体症状维度(F=9.248,P<0.01)、人际关系维度(F=707.003,P<0.01)和抑郁总分(F=78.570,P<0.01)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抑郁总分在组别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F=15.686,P<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实验组后测的抑郁总分要显著低于前测。结论:1.心理资本在中学生童年期创伤和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2.基于心理资本理论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活动能提升中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进而降低其抑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