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推进机理的数值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推进是人造推进器设计的重要参照对象。生物高性能推进的机理已经开始应用于微型飞行器和自动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但目前人造推进器的性能远低于相应的自然生物。为了提高人造推进器的性能,我们需要研究生物体通过特定的身体结构或运动方式对周围流动进行控制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中粘性非定常流动占主导地位,经典的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不再适用。掌握生物体周围详细的三维流场信息是理解这一过程的基础。实验方法难以对生物体周围的三维流动进行测量。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给出详细的三维非定常流场信息和生物受力信息。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生物推进的主要困难在于复杂几何形状/运动边界的数值处理和三维流动方程的高效求解。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发展了浸入边界方法和并行算法,自主开发了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并行求解程序,并对金枪鱼游动和蝙蝠飞行两个典型的生物推进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的创新性工作包括:   1.发展了一种新的基于离散流函数算法的浸入边界方法。该方法在离散流函数算法的框架下,实现了浸入边界方法中等效体积力的半隐式施加。这种等效体积力的半隐式施加方法,避免了全隐式等效体积力施加过程中引起的计算量的显著增加,同时减少了显式等效体积力的施加过程中引入的边界滑移误差。另外,离散流函数方法与浸入边界方法的结合使该方法避免了常规投影算法中由压力修正过程引入的边界滑移误差。   2.发展了基于非结构笛卡尔网格的浸入边界方法的并行算法。浸入边界方法采用一组拉格朗日点描述物体的边界形状和运动。当物体在计算域中自由运动时,这组拉格朗日点穿梭于各个子区域(CPU)之间。如何高效地在拉格朗日点和分散于各个子区域(CPU)中的欧拉点之间进行高效的插值是提高并行性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收集-散发”模式,通过传递欧拉点上的量,减少了拉格朗日点追踪计算中的通信开销,提高了运动边界并行处理的效率。另外,本文还提出了“无缝连接”的方法简化了非结构笛卡尔网格子区域间通信关系的描述。   3.分析了金枪鱼巡游过程中小鳍的存在对推力和流场结构的影响。通过对附带/不附带小鳍结构的金枪鱼模型游动中受力特点和流场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本文发现小鳍的存在不能改进金枪鱼巡游状态下的性能。金枪鱼身体边界层卷起形成的涡结构与小鳍产生的涡结构的相互干扰使小鳍对流动的影响仅限于尾柄附近的局部区域。   4.给出了蝙蝠周围详细的三维非定常流场信息。由于蝙蝠翼的强伸展-收缩性和多关节性,蝙蝠周围的三维流场信息难以用实验方法测量。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给出了的悬停,低速飞行和巡航状态下蝙蝠飞行中的详细流场特征和受力规律。根据所得到的流场信息,本文发现蝙蝠翼的伸展-收缩运动有助于提高蝙蝠飞行的机动性。
其他文献
结构因存在缺陷这或破损导致的破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从给定的结构力学特性的测量中,确定结构损伤的出现、位置和程度,属于力学反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竣的压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企业必须牢牢抓紧时代机遇,积极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与时俱进的开展纪检监
烧结制备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烧结也是制备陶瓷材料的唯一手段。烧结材料成型后,可以通过后处理进一步提高烧结材料力学性
从历史上来看,画上题诗加跋,这种风气,一般说来,是从宋代兴起的。但唐代诗人王维的画就已经有很浓的诗意。北宋苏轼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是直
随现代人们对经济水平和物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企业政工队伍也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政工干部应该具有三个要素保留政治意识、文化内涵、组织管理
晶体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不可避免会产生微裂纹、空位和位错等缺陷,且多富集于材料的结合部。位错与界面微裂纹、空位的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着材料宏观力学性能。材料服役过程
飞轮储能(FES)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方式,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迅速、效率高、寿命长和无污染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解决风能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实现风力发
本文针对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稠油携砂能力预测这一难题,利用自主研制的井筒固液两相流动模拟实验系统,分别开展了砂粒物性实验、水平井稠油携砂能力实验,建立了水平井稠油携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临床医学和化学等领域的需求,微流控芯片逐渐向纳流控芯片转变。管道尺寸的减小,甚至与双电层厚度或是生物大分子尺寸接近,
准确可靠的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已逐步发展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电力系统是一个强非线性、参数时变不确切可知、含有大量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