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60例原发性IgA肾病本虚证的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肾穿刺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收集60例IgA肾病本虚证的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资料,将其分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4个证型,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其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0例IgA肾病患者本虚证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分布最多,占41.67%,其次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别占28.33%、16.67%、13.33%。病理Lee氏分级主要以Ⅲ级最多见,占61.67%,其次依次是Ⅳ、Ⅱ、Ⅴ级,分别占16.67%、11.67%、10%,无Ⅰ级患者。(2)中医证型与临床的关系: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胱抑素C的水平均呈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血清白蛋白则相反;血清IgA、尿潜血定性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脾肾阳虚证者发生重度蛋白尿或血肌酐升高的几率高于其他三型。(3)中医证型与病理的关系:随着中医证型由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演变,病理Lee氏分级逐渐增加,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肺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病理损伤相对较轻,主要集中在Ⅱ-Ⅲ级,肝肾阴虚证主要集中在Ⅲ级,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主要集中在Ⅳ、Ⅴ级。中医证型与病理Lee氏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中医证型与免疫沉积物形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临床与病理的关系: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与Lee氏分级呈正相关,其中发生重度蛋白尿或血肌酐升高的几率均以Ⅳ级、Ⅴ级多见,血清白蛋白水平Lee氏IV、V级低于Lee氏Ⅱ、Ⅲ级,血清IgA、尿潜血定性、免疫沉积物形式与Lee氏分级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60例IgA肾病患者本虚证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1)60例IgAN患者本虚证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分布最多,病理Lee氏分级以Ⅲ级最多见。(2)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改变轻,多分布在Ⅱ、Ⅲ级,病情尚轻,而脾肾阳虚证临床改变重,多分布在Ⅳ、Ⅴ级,病情重。脾肾阳虚证更容易发生重度蛋白尿及血肌酐升高。(3)60例IgA肾病患者本虚证各中医证型以及各病理分级免疫沉积物形式均以IgA+Ig M+C3多见,无单纯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