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脑卒中已超过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以及最常见的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所占据的比重大概为75~85%。根据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人群中,颈部动脉狭窄发生概率是0.5%,而80岁以上人群约是10%。颈部动脉狭窄会导致脑部的供血缺乏,脑供血明显减少甚至是血管闭塞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颈部动脉狭窄能够有效地强化病人的生存质量,缓解家庭与社会的重担,进而凸显出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通过观察患者CT脑灌注成像(CT brain perfusion,CTP)参量在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变化,探讨CTP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是否手术获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基于手术之前CTP的检测情况,将58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划分为两组,相对低灌注组26例和大致正常灌注组32例,并术后3-6个月进行CTP复查,比对术前及术后灌注参量(r CBV、TPP、CBF MTT)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MRS评分。结果:在本研究的58例患者中,灌注异常病人的患侧的CBF指标平均值是(55.73±6.12),健侧的平均值是(61.25±9.13);患侧的CBV指标的平均数值是(3.57±0.41),健侧的平均数值是(3.44±0.52);患侧的TTP指标平均值为(28.3±5.8),健侧的平均数值是(22.7±4.2)。可见,两侧在CBV方面的数值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BF降低,MTT、TTP存在着迟滞P<0.05)。对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和患侧各参量的数值展开秩有关的测验,结果表明,动脉狭窄程度和CBF、CBV并不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P>0.05),但和TTP存在着正相关的关联性,其相关性的数值是0.587。低灌注组患者术后和术前相比,r CBF、r MTT与r TPP等指标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r CBV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正常灌注组在术后和术前相对,r CBV、r MTT、r TPP与r CBF等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显示:低灌注组术后缺血性卒中与TIA产生的几率和正常灌注组患者相比偏低(P<0.05),且术后m RS不超过2分(即评定为预后良好)人数明显递增,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灌注组患者在手术之后,TIA与缺血性卒中的产生几率是9.4%(3/32)。低灌注组患者在手术之后,TIA与缺血性卒中的产生几率则是7.7%(2/26)。在手术之后,2组患者间的TIA与缺血性卒中发几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颈部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对术前低灌注患者在预防TIA与缺血性卒中上获益更大。在手术之前,2组患者内部的m RS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区别意义(P>0.05),其中,低灌注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m RS不超过2分(即预后属于良好的状态)比例更高,同时,人数和手术之前相比出现了明显递增的情况,存在着统计学区别意义(P<0.05),这意味着低灌注组患者在接受颅中支架成形手术之后,对神经作用能够得以改进。正常灌注组患者m RS不超出2分(即预后属于良好的状态),人数和手术之前没有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区别(P>0.05),表明正常灌注组患者在接受支架成形手术之后的神经功能改进并不显著。支架成形手术完成之后,低灌注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进程度优于正常灌注组患者(92.3%VS75.0%),存在着统计学区别意义(P<0.05)。结论:低灌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有了明显改善,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脑血流灌注相对正常患者术后CTP无明显变化,CTP可做为判断颈动脉支架前后疗效观察的重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