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用于研究室内中人体的热舒适状况,分别为平均预测投票(PMV-PPD)、自适应模型和人体(火用)分析。PMV-PPD指标法是Fanger基于人体能量平衡方程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室内热环境参数与人体热感觉的关系,其主要用于稳态的空调建筑中热舒适的评价;自适应模型是在自然通风建筑中通过实地调查,建立起了人体舒适温度与室外月平均温度的线性关系,其主要用于自然通风建筑中热舒适评价;人体(火用)分析法兼顾了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影响,并综合了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对人体能量传递过程中不可逆因素所引起的(火用)损失进行分析,可对自然通风和空调建筑中人员的热舒适情况进行评价。鉴于风速较大时会对服装热阻和蒸发热阻产生影响。本文在计算人体温度和人体(火用)损失速率时对此加以考虑,修正了人体温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可适用于稳态环境和非稳态环境下分析的人体(火用)模型。充分验证本文(火用)模型之后,定量分析了不同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火用)损失速率随室温而变化的规律的影响,得出了夏季室内风速为0.1 m/s、0.3 m/s、0.5 m/s和0.8 m/s所对应的舒适温度。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较低和温度较高时,风速对人体(火用)损失速率影响较大,且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风速对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的影响程度减小;相对湿度在高温时对人体(火用)损失速率影响较大,而随着风速的升高,相对湿度对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的影响程度增大。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各室内环境参数和人体参数单因素突变条件下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非稳态环境下不同种群的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除代谢率突变情况之外,其余参数的单因素突变均会导致人体(火用)损失速率出现“超越现象”,且参数突变幅度越大,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的“超越现象”越明显。还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究了人员从室外进入空调房间过程中热环境参数的突变幅度对突变前后人体(火用)损失速率稳定值的变化幅度的影响强弱,发现室内热环境参数一定时,温度、相对湿度和代谢率的突变幅度是影响(火用)损变化幅度的主要因素。最后以西安地区为例,对比分析了夏季最热时期人员从室外进入自然通风建筑和空调建筑以及冬季最冷时期人员从室外进入供暖房间过程中人体各项(火用)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皮肤层的代谢湿(火用)速率是各种人体(火用)速率的主要部分之一,空调房间中的人体(火用)损失速率和皮肤层湿(火用)速率均比在自然通风房间中的大。冬季,人员在室外期间的人体(火用)损失速率比夏季时的大,且冬季人员进入空调供暖房间前后人体(火用)损失变化量亦明显大于夏季人员进入空调房间时的(火用)损失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