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发现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脑器质性损害,这提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器质性损害有关,MBP及NSE分别是脑白质脱髓鞘及神经元损伤的标记性蛋白。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新型物理疗法,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作用,目前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那么rTMS能否通过修复脑白质或神经元损伤来发挥作用,值得探讨。目的1了解rTMS对抑郁症患者起效时间、认知功能有无影响;2通过rTMS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BP及NSE浓度的影响,探讨rTMS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脑白质或神经元修复作用相关。方法1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24)评分>20分入组,共纳入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rTMS+药物组)33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组)34例,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24)评定患者的症状及疗效;3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测试及眼动测定(Exploratory Eye Movement, EEM)作为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4采用ELSIA试剂盒对血浆MBP及NSE浓度进行测定。结果1两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变化:治疗1周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第2、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4);治疗第1周末,两组HAMD评分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减分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3)。2各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1)P300潜伏期: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物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但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P300波幅: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01);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治疗4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3各组眼动测定(EEM)中NEF与RSS变化(1)各组治疗前后NEF变化: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NEF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N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治疗4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NEF均较治疗前增高,但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对照组NEF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治疗4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各组治疗前后RSS的变化: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RSS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治疗4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RSS均较治疗前增高,但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4各组血浆MBP及NSE浓度变化不同治疗时间MBP和NSE浓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值=治疗前浓度-治疗不同时间点浓度):MBP下降幅度在第2周末及第4周末时,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5);而NSE下降幅度在第2周末及第4周末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P=0.319)。结论1rTMS辅助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能增强患者早期疗效;2rTMS辅助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3rTMS辅助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较单纯药物能更大程度降低血浆MBP浓度,提示rTMS可能在脑白质修复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