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在切实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影响,从而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变迁。本论文基于旅游开发视角,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旅游开发视角下的民族文化变迁问题。在研究中,以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扎尕那为个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扎尕那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通过对该村旅游开发前后基本情况的比较,有针对性对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扎尕那民族文化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共六个部分。绪论中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了田野点的基本概况,从扎尕那的区位、历史沿革和民族宗教与旅游资源状况进行阐述,包括扎尕那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学艺术景观和传统文化景观,重点对扎尕那的地文资源、水域资源、天象与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匠作民俗、建筑文化、婚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文化、节庆文化、藏药文化和水磨文化作了较为详实的解读,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探究了扎尕那旅游开发的历程,归纳了不同时期扎尕那旅游开发的特点,针对性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第三章旅游开发中的扎尕那民族文化变迁,主要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迁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其中衣食住行的变化和传统观念、价值观、妇女的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语言的变迁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面。第四章探讨了旅游开发视角下的民族文化走向,认为旅游开发视角下的扎尕那民族文化变迁面临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存在文化冲突和社区参与程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呈现出政府主导、“传承”与“创新”并存、“消解”与“构建”伴生、精神文化变迁先于物质文化变迁等鲜明特征,今后的扎尕那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应从“包装”本地文化资源入手、使民族文化得到复兴、社区参与等方面重点谋划,力争使民族文化在发挥旅游价值的同时,保持其本生性的基本风貌。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经过时间沉淀和旅游冲击后还能传承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发生变迁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调适,但其核心的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多方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