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人口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决不可忽视,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情况更是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对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这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深,因此解决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现状分析。选取了我国1990-2016年共27年间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国数据,以及2000年、2010年、2016年我国31省(不含港澳台)的省际数据。对比人口年龄结构划分标准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绘制地图描述我国这些年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状况,并基于经济水平分别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各省做聚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2000年起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少儿抚养比始终高于老年抚养比,但少儿抚养比有一个先降后增的状态,在2010年达到最低。老年抚养比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其增长率从2007年开始逐渐增加。我国年龄结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老年抚养比明显较高,而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少儿抚养比却偏高。其次以我国1990-2016年共27年的全国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我国分别通过劳动力投入与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柯布道格拉斯扩展模型,在以65岁为标准划分老年人口和以70岁为标准划分老年人口作为基础的情况下,研究了各年龄结构改变在劳动力投入增加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劳动力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求得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细化各年龄结构中的具体划分,分别研究各时期年龄段人口通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我国延长工作年龄以作为劳动力增加时,劳动力对经济增加的贡献值大量增加。我国脑力劳动者贡献率小于体力劳动者,可通过差别化政策延长脑力劳动者的工作年龄。通过细分年段研究不同年龄段通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青年阶段的人口消费需求最大,可以针对青年时期人口促进消费提升经济水平。最后以我国2000-2016年共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将我国按地理自然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区域,分别研究各区域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居民消费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现少儿人口变化对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影响,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和居民消费率对华南、西南等都存在显著性影响,老年人口变化对西北地区具有显著性影响,教育水平则对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具有高显著性影响。依此提出具有区域特性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