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1968)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美国文坛和政界的左翼作家,黑幕揭发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辛克莱是位高产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包括小说、戏剧、散文、杂记、传记等多种体裁的上百部著作,其中最突出的是一系列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黑幕小说。同时,辛克莱还是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和激进的改良主义者,他不仅在小说中伸张他的社会正义思想,还身体力行地投身政治实践。辛克莱毕生追求的理想是艺术与政治的结合与互动,其文学创作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也导致辛克莱文学地位的沉浮,近半个世纪的辛克莱研究与评价褒贬不难以形成权威性的阐释与定论。辛克莱的创作致力于反映20世纪初美国现代化发展状况,尤其关注工业化发展的命脉产业,展现美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揭示以资本主义制度为根源的社会危机。辛克莱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生涯都充分体现“揭示危机,建构正义”的宏大叙事。虽然辛克莱书写的是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生活,但是他的创作主题和创作宗旨却有着可供借鉴的当代意义。国外辛克莱研究涉及广泛的主题,综合性、跨学科性、传记性特征显著。辛克莱创作文本的探讨多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视角多元,关注的文本却较为单一,相对集中于辛克莱的代表作《屠场》的阐释。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尝试对辛克莱的作品进行生态解读。国内辛克莱研究的热潮出现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主要是辛克莱的作品译介和生平介绍。50至70年代因意识形态因素研究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后辛克莱研究逐步复苏,表现在国内美国文学史的编写对揭黑幕运动与辛克莱予以重视,相关研究论文普遍肯定辛克莱创作的自然主义视野和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但是对辛克莱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较为有限,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有人撰写过相关硕博士论文。20世纪后半叶生态批评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为辛克莱的研究提供崭新的视野,辛克莱研究在当代的复兴更多是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中所透露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正义感。本论文将以生态危机话语为基本框架,对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创作于1906至1930年间的揭黑幕作品进行细读和阐释。本论文将重点解读以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五部新闻历史小说《屠场》、《煤炭王》、《煤炭战争》、《石油!》、《波士顿》,揭示文本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表明辛克莱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认识生态危机,并且以依赖“应然”的人类中心论的视角构建人类与环境共存相依,和谐发展的未来图景,倡导环境正义为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本论文的主体论述从生态危机的揭露与制度批判、生态危机的干预与生态建构、生态危机的书写与主题意蕴三部分展开。第一章从自然、人文、社会三个层面,生态伦理与生态哲学的视角着重分析辛克莱的小说《屠场》、《石油!》和《波士顿》中所揭露的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危机。《屠场》的毒性写作诠释的是资本利用技术手段追逐自然工具价值的逻辑,《石油!》的经济理性批判进一步揭示资本对自然工具价值的劫掠,将自然生态推至崩溃的边缘。这两部作品中共同表现的异化消费和男权中心压制下女性文化精神的丧失反映了人类物质生活与文化精神的异化。《石油!》中人类贪欲与世俗化的合力造成基督教精神的衰微,成为等级制控制自然与人类的工具;《波士顿》所反映的等级制的标准化和同质化漠视移民弱势群体的利益,背离环境正义。第二章通过分析《煤炭王》、《煤炭战争》和《波士顿》三部小说,探讨辛克莱建构的社会主义理想模式及其生态性特征。辛克莱的文本中充分认可培育环境素养的重要性,以此作为环境正义斗争的认知基础。辛克莱的和谐社会构想是以“应然”的人类中心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在有闲阶层中倡导阶级位移的方式和性别的超越,进一步创建人人平等,提倡物质的简单生活和精神的丰富,追求阶级、性别与种族融合的合作型社区。第三章通过细读《屠场》、《煤炭王》和《波士顿》,论述辛克莱生态危机书写的伦理、历史与美学意蕴。辛克莱的自我和对社会正义的强烈关怀耦合而生发出阿伦·奈斯所界定的生态自我,促使他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在自我意识的激励之下,辛克莱在创作中凸显的历史意识游走于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之间,体现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交流互动。辛克莱从审丑的角度审视生态危机,其揭丑旨在美学的诉求,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从生态视角对辛克莱的小说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尝试,不仅为当代迫在眉睫的人与自然之矛盾冲突的合理解决提供参考,而且为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在文本阐释和文本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可分析的样本,在理论与方法论的拓展上,也为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开放延伸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