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语授课教育是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自治区民族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份责任。其中,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根基和摇篮,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奠基的决定性意义。自治区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方面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共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各级领导以及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自治区各行各业迅速恢复并得以初步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一度被称为“模范自治区”。自治区成立后,蒙古语授课教育在薄弱的基础上较快普及和提高。同时,随着时代的推进和演变,它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文革”时期批评蒙古语授课教育为“长期以来推行了一条修正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路线”,成为被“革命”的对象。到改革开放后,有人回顾这段历史时又赞扬它是实行民族政策的“黄金时期”或是发展民族教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它的评价众说纷纭。那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的蒙古语授课教育是如何起步的,具体的政策、背景、实施又如何?又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很强的学术意义,而且结合当今少数民族教育(或民族教育)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本人选择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为题目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本论文以当时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将自治区成立到“文革”期间的十九年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教育置于中国和自治区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查研究。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以及参考文献、后记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澄清选择该题目做研究的意义、价值及目的,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简单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该题目搜集到的基本文献资料,阐述了研究该课题的主要思维、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情况。论文的主要部分根据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五个章节来分别论述。第一章分三个阶段回顾从清末到自治政府成立前的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小学教育情况,交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蒙古语授课中小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结合党的民族区域政策、普及和发展民族教育政策以及内蒙古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政策措施,从学校、学生、教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19年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以决定发展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师资队伍建设为主体,论述了蒙古语授课中小学师资情况、师资管理制度、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的建立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等内容。第四章从影响教学的国家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内容以及教育评价等入手考查了19年的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第五章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19年的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和授课语言的主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