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土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湖南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但受湖南省环境特征和城市化进程中所累积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日益突显。因此,实现湖南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以2008年湖南省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状况为案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湖南省各市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进行协调分析,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主要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耦合状态。得出如下结论:(1)依据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发展理论,构建五种协调发展类型:优质协调发展类、良好协调发展类、勉强协调发展类、濒临失调类和失调衰退类。从湖南省区域尺度上对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发现只有郴州市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勉强协调,其余13个地市州,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都归属濒临失调。(2)为了全面反映湖南省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主要信息,同时,便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所有指标进行筛选,发现非自然再生利用类比率、自然与经济交互类比率和有效灌溉面积三个指标因子基本上能覆盖土地利用17个指标中所有信息;农电集约度、粮食单产和水域产值三个指标因子基本上能覆盖土地资源集约12个指标中所有信息;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人均水资源量和生态林占面积四个指标因子基本上能覆盖环境友好29个指标中所有信息。(3)根据主成分分析所筛选出的主要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湖南省省域尺度分析,发现集约利用与环境友好存在负关联性,其相关系数为-0.14;环境友好与土地利用存在负关联性,其相关系数为-0.15;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存在正关联性,其相关系数为0.80;集约利用对耦合状态存在负关联性,其相关系数为-0.06;环境友好对耦合状态存在正关联性,其相关系数为0.27;土地利用对耦合状态存在正关联性,其相关系数为0.35。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湖南省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