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课堂上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混合式学习理论,有利于教师在完善课堂结构的基础上,添加适宜且丰富的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多面且客观的评价,看到学生对课堂及教学更深入细致的建议,最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修正的循环中完善校本课程。同时混合式学习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了解到信息技术及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融于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但是用什么样的技术、搭建什么样的结构来进行化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有待研究。与此同时,面对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求学习活动多实践、多创新的个性化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对本校校本课程《与化学家对话》开发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理论的背景及在该理论下对高中化学史课程开发的意义,并对当前混合式学习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外研究背景进行综述。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对混合式学习理论、校本课程开发原理进行了概念介绍,为后文的研究和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本章对化学史校本课程构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论述了校本课程设计的一般模式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步骤。第四章论述了《与化学家对话》课程的具体开发及实施,在《与化学家对话》课程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对《与化学家对话》课程的具体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与化学家对话》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五章主要论述了课程实施情况及学生反馈,针对《与化学家对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混合式课堂的应对策略,最后在第六章中对其进行反思和小结,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与化学家对话”,同时能够总结出一条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有利于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