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地区资源丰富,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当地水文气候的调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地区湿地的脆弱性受到其水位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洪水暴发引起的水位变化。此外,土地开垦,泥沙沉积,生态要素的改变,景观分布以及政府决策(如三峡大坝的建立)也都影响者该地区湿地的脆弱性。湿地水位的年际变化是导致当地物种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鄱阳湖地区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带鸟类主要的越冬地及停留地,鸟类之间的接触,增加了该地区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5N1病毒暴发与传播的风险。这使得鄱阳湖地区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鸟类的分布成为控制该地区禽流感暴发的首要任务。湿地水体和植被(非淹没和淹没植被)的分布是影响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湿地水体和植被的分布,对于研究鸟类的分布,以及探索由于野鸟带来的禽流感暴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近30年的逐日卫星数据(1985年7月-2012年2月)对鄱阳湖地区土地类型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中,利用AVHRR(1985年7月-2001年2月)和MODIS(2000年7月-2012年2月)卫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并利用Landsat TM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并把分类后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湿地水体和植被分布模式,异常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湿地水体面积的变化与淹没植被面积的变化呈现负相关,而与非淹没植被面积变化呈现正相关。鄱阳湖在长江流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受长江来水交互作用的影响极大,每年干季末期,湿地水体和植被面积呈现强烈的年际波动趋势,同月份相比,每年的面积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年份旱季末期,长江水位下降,鄱阳湖大量淡水补给长江,导致湿地水体面积减少,进而导致淹没植被面积增加,非淹没植被面积减少;但一些年份长江水位较高,大量淡水储存在鄱阳湖地区,导致湿地水体和植被面积变化较小。从2008年开始干季和湿季时间,该地区植被面积年际变化呈现剧烈浮动,这可能是由于三峡大坝的建成,改变了长江和鄱阳湖的关系,其阶段性泄洪与蓄水对下游鄱阳湖地区土地类型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