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已转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的衣食温饱问题已不再是关注重点,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生活忙碌、过度劳累、亚健康、疾病缠身等各种不良副产品随之出现,人们亦开始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健康的身体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和保障。当今社会人员流动的频繁,流行病的频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使健康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公民健康权的重要保障。因此,医疗保障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亦是我国重大的民生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见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居保)的落地实施与不断完善,我国“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按城市与农村的户籍差异分别建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双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政策设计欠妥、服务差异显著、医疗资源浪费、管理体制混乱等,二元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已严重落后于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渐增长的医疗保障需要,亦难以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要求。因此,为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权益、加速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公平,我国提出了构建公平、统一的、无差异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河北省紧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将迁安市列为首批试点城市,整合制度分设、待遇不公的“二元分割”、“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无城乡户籍差异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该制度自运行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医疗问题的复杂性,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以户籍差异化为视角,从迁安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运行现状等方面入手,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参保人员的满意度、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完善对策,以期为唐山市乃至河北省构建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