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胆道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引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再通SD大鼠动物模型(梗阻10天),根据不同引流时间分4组。1、SO-Hx组:即正常大鼠肝切除组;2、ED0-Hx组:胆道外引流0天肝切除组;3、ED2-Hx组:胆道外引流2天肝切除组;4、ED10-Hx组:胆道外引流10天肝切除组。观察术后15天大鼠死亡率、肝功能恢复、术后7天残肝重量/大鼠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术后残肝组织PCNA峰值标记指数、RT-PCR技术检测术后残肝HGF mRNA的表达。结果:(1)、SO-Hx组术后无动物死亡,ED0-Hx组的死亡率达40%,ED2-Hx组、ED10-Hx组动物术后死亡率明显下降,分别为20%及5%。(2)、ED0-Hx组术后0 h总胆红素水平最高,下降缓慢,至术后168h(7天)时仍高于SO-Hx组约10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明显升高。ED2-Hx组术后0h总胆红素及转氨酶较ED0-Hx组有大幅度下降,但恢复过程却与ED0-Hx组相似,至术后168h (7天)时总胆红素仍高于SO-Hx组约5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10-Hx组行肝切除术后168h (7天)内总胆红素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处于较为正常水平,与SO-Hx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术后7天残肝重量/体重比值显示SO-Hx组残肝增生最为明显,各引流组残肝增生明显减弱,与SO-H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2-Hx组残肝增生较ED0-Hx组增加,ED10-Hx残肝增生较ED0-Hx组及ED2-Hx组增加,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引流组术后肝组织PCNA峰值标记指数及HGF mRNA的表达峰值较SO-Hx组弱,与SO-H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0-Hx组、ED2-Hx组、ED10-Hx组随着引流时间的延长PCNA峰值标记指数及HGF mRNA表达峰值逐渐增加,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道梗阻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明显抑制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大鼠死亡率高。胆管再通后随着肝功能改善,这种抑制状态逐渐恢复,行肝切除术后大鼠死亡率降低。2、在胆道外引流后的短时间内,肝功能虽明显改善,但是肝再生仍处于抑制状态,死亡率仍较高,不宜手术。3、较长时间胆道外引流、肝功能得到充分恢复才能较为安全地行扩大肝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