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对乡村空间、环境、生态进行有序营造,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社区建设。自2016年以来,特色小镇与田园乡村建设成为各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促进完善乡村社区治理、传承社区文化、激发乡村发展动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为乡村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田园乡村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乡村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社区空间营造是乡村更新过程中空间优化、环境改善、产业升级、文脉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有秩序、有目的的社区空间营造可以有效整合乡村优势资源,传承传统文化精粹,延续地方民俗乡情,提升邻里居民凝聚力,激发乡村经济动能,保护更新乡村自然人文风貌。本文以总结乡村社区空间营造经验和方法为目标,对应新时期重新解读相关概念,界定研究范畴,解析问题要素和根源,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理论方法,梳理社区空间营造的相关理论研究的观点与成果,总结社区空间营造在设计方法上取得的经验,明确社区空间营造在乡村更新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和需要达成的目标。从物质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营造等方面对乡村进行分类研究,解析城、乡社区空间营造实践方法,总结出乡村社区空间营造的“以人为本”,“人、文、地、产、景”多维度开展营造的方法以及在空间、经济、社会层面的落地途径,最后选取两处典型江浙地区的乡村社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乡村社区空间营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