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设句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语言、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理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但是汉语假设句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相关论述不成体系。在理论广度、分析深度及研究内容方面逊于英语条件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应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假设句研究框架,开展汉语假设句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体架构为:研究汉语假设句的原型及其范畴的建构模式;建立汉语假设句的发生机制以及范畴建构内在动因的解释机制;探讨汉语假设句的礼貌功能及其内在策略动因的解释。绪论部分明确了研究对象的范围,介绍了汉语假设句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不足之处,简述了英语条件句研究的现状及其启示,说明了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及框架、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明确了假设结构语义内涵的构成要素:它预设了不确定义,包含了充分条件义、认知框架程序义、最一般的假设义以及可能性意义;讨论了各语义要素间的关系。第三章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结合语料统计和第二章的语义分析,析出了假设句原型。通过例证分析,建立了假设句原型范畴的“两个层面、四个维度”的建构模式:即语形层面的连词搭配、多命题扩展、异常语序、语句类型的建构与意义层面的否定、让步、言语行为和反事实四个维度上的建构。接下来的三章尝试解决假设句的发生、原型范畴扩展动因的解释问题。第四章以“思想实验说”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假设句的发生机制,明确了假设句的本质和特性,并据此研究了语义和语用层面的假设度:在语义层面,建立了假设连词与假设结构的假设度连续统,并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予以验证;在语用层面分析了三个方向上的假设度的变化。第五章首先探讨了假设句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然后应用主观化理论分别研究了假设句假设关系的主观化和可能性意义的主观化。前者导致了条件和结果关系的调整,后者使得假设句从可能性假设转向了反事实假设,前者在汉语假设句中是显性的,在英语条件句中是隐性的,后者则相反。第六章研究了假设句的条件强化推理,介绍了西方的研究传统和方法,并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机制:它本质上是假设结构的语义内涵中的条件关系主观化的结果,是假设句的一种潜势,需要特定语境来实现它,同时受到语境因素和其他主观化方向的制约。第七章旨在探讨汉语假设句在具体交际中的作用。首先讨论了假设句表达的间接性及常见的语旨行为。结合条件强化分析,发现某些语旨行为看似相悖,实则相反相成、互为表里。接着探讨了假设句作为一种消极礼貌策略及其间接性与不确定性动因的解释。第八章总结了全文,陈述了主要创新点及不足,并为未来研究作了展望。本文是以解释为主、兼顾描述的共时性研究,应用了例证分析、汉英对比、语料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力求展示现代假设句研究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