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是财务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解释公司选择某一特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揭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及公司管理行为的内在关系,为公司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但是这些理论在试图解释特定对象的资本结构时却产生了无法解释的问题:源于美国经济背景的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法律环境,我国企业资本结构随经济制度的变迁的历史趋势,发育尚不完全的资本市场以及不健全的法制环境决定了我国企业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受到宏观制度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并且随着政策制度的快速变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资本结构的形成机理中,制度适应是主导机制,市场博弈是非主导机制,但制度缺陷条件下可能的非对等博弈并不能达到最终的均衡。 因此,本文提出了资本结构合理性的概念,所谓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是:站在企业战略角度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阶段,能够抵御财务风险,适应企业长期发展要求,适应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并能促进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的资本结构。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研究应关注的要点: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企业负债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企业财务杠杆与企业增长机会的适应性;企业控制权与企业战略发展;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的比例分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优化;企业财务杠杆状况与产品市场竞争的适应性;企业财务杠杆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商业周期和产业政策变动。 文章最后以2003-2004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的内讧纷争为例,重点强调了企业控制性股东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