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是指累及3个或3个以上颈椎节段病变,其特点是脊髓受压范围广泛,神经受损严重。临床上以脊髓型或脊髓为主的混合型多见,主要表现为锥体束受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随着影像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问世,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MRI是目前公认的颈椎脊髓疾患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可以显示脊髓的受压程度及其神经内部的细微变化。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已较为普及,包括前路、后路、前后联合手术,但具体手术术式的选择仍存在分歧。手术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疗效,目前国内外尚无量化脊髓MRI T2信号强度对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重点探讨多节段颈椎病量化MRI T2信号强度等级后,不同手术方法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2月至2007年11月,共116例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术式治疗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男86例,女30例,年龄31~78岁,平均58.73±8.29岁。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1.5T MR成像并量化脊髓信号强度比值。颈髓矢状面成像T1加权像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使用表面线圈。层厚4mm,采集矩阵512×256。序列参数:T1加权像重复时间(TR)612ms,回波时间(TE)13ms;T2加权像TR 2400ms,TE 114ms。于矢状面T2加权像脊髓受压信号增强最明显部位取兴趣区(面积为0.05cm2)测量信号强度值,再于C7/T1椎体脊髓节段取兴趣区(面积为0.3cm2)测量信号强度值,计算两者比值。如T2加权像脊髓信号无明显改变,则在脊髓受压最严重部位取兴趣区(面积为0.05cm2)测量信号强度值。将患者按比值数据大小平均分为3组,重点分析各信号等级组内患者及全体患者在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减压三种手术治疗方法下的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最长随访时间5年,平均1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68±2.26,术后3个月为12.89±2.94,术后1年为12.16±3.07、改善率为55.13%±15.27%。经秩和检验,在低信号强度比值组,改善率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信号强度比值组,改善率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前路手术组(71%)与后路手术组(47%)、后路手术与前后路手术组(64%)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高信号强度比值组,改善率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前路手术组(20%)与后路手术组(36%)、前路手术与前后路手术组(28%)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三种手术方法分组条件下改善率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在不同的信号强度等级组,三种术式显示出不同的手术疗效。量化颈脊髓MRI T2信号强度等级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