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肺栓塞患者心理应激状况及医学应对方式,剖析患者在面对肺栓塞这一严重应激事件时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历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期横断面研究中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确定奠定基础。2.基于相互作用理论,构建横断面调查问卷体系,定量分析患者在面对肺栓塞这一严重应激事件时的应对状况。并构建肺栓塞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疾病不确定感与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间的路径关系,揭示各因素对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作用机制,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在面对肺栓塞这一严重应激事件时的应对表现,剖析其心理及行为变化历程、原因及影响因素,为第二部分横断面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依据第一部分所确立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相互作用理论,构建问卷体系,以217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构建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心理行为应激反应探究结果表明: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应激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6个主题,分别为确诊前的疏忽和轻视、关注与焦虑、重视与恐惧;确诊后的疾病不确定感增强、主观感觉异常、担忧与无助;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较低,疾病不确定感较强,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这些心理历程及应对方式的可能影响因素。2.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1)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面对、回避和屈服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9.40±2.53)、(13.09±2.39)、(16.20±2.59)。与常模相比,回避维度低于常模(P<0.05);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01);面对维度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调查时入院天数、入住ICU时间不同,肺栓塞患者面对维度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调查时入院时间、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得分、入住ICU时间不同,患者屈服维度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有合并症、合并症个数、调查时入院天数、入住ICU时间不同,患者回避维度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和调查时入院时间是面对维度的预测因素,其可以解释总变异的9.2%;而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得分及月收入是屈服维度的预测因素,其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3.3%;此外,年龄、文化程度、调查时入院时间是回避维度的预测因子,其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8.9%。(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均相对较好。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影响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医学应对方式的选择。【结论】1.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应激反应呈消极趋势,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是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而了解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应激反应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肺栓塞患者心理困境的关注,并制定相应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应对方式。2.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而面对维度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调查时入院时间是面对维度的预测因素;Caprin血栓风险评估评分及月收入是屈服维度的预测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调查时入院时间是回避维度的预测因子。3.家庭内外支持程度、疾病不确定感总分、负性情绪(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个人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程度(软环境)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对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起作用,且社会支持在对肺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