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被誉为是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曾4次获得普利策奖,留下了《林间空地》、《未曾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诗歌界,弗罗斯特被普遍认为是一位“田园诗人”,把轻松易懂的词汇谱在传统诗歌的框架上,独具一格。读者们很难会想到这样一位积极睿智的诗人,他的个人生活充满了不幸和苦痛。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常常蕴涵深刻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意义。他的优秀诗篇常常超越个人的外观同内心世界、他人、大自然以及整个宇宙的直接关系,以某种方式说明他的价值观。总体来说,他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描写了恐惧,疑惑乃至混乱。为了挖掘和展现弗罗斯特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篇论文将首先从弗罗斯特的忧郁个人生活着手,研究其生前的笔记,采访以及和朋友的来信,探究他阴郁的内心世界。论文的主体将重点分析其诗歌的黑色特征,分别从象征意义,意象寓意以及对话主题等多个方面来展开,并且挖掘出弗罗斯特在诗歌中真正所要反映的“黑色真理”。不难发现,弗罗斯特在这些黑色诗歌中无意识地(或者是有意识地)建立起来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混乱黑暗的世界。而弗罗斯特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黑暗的世界,在诗歌中我们也会发现在令人压抑的黑夜中也有给人们以希望的些许光明。最后笔者得出结论:弗罗斯特的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在黑暗中摸索和寻找真理。他那充满冲突、发人深思的诗歌在给人以启示的同时,也向人们诉说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寻找真理是痛苦的,找到并拥有了真理也许更加令人折磨。正是这种刻骨的痛苦与孤独成就了其在诗歌上的成功。很多哲人认为痛苦和忍耐是通往内心快乐和幸福的必由之路,通过它,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另外一个层面的快乐和幸福。作为读者,我们可能永远也看不透弗罗斯特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许,他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