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土壤盐碱化与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区特有的耕地、荒地及沙地交错分布格局,使盐荒地变为耕地的排盐区,耕地土壤的盐碱化在一定时期朝良性方向发展。本文以河套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耕地、荒地、沙地水分、总盐及盐分离子、养分时空迁移规律,分析耕地及盐荒地土壤的积盐特征及盐分离子对土壤积盐量的影响。同时利用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法研究稳定碳氮同位素在不同类型盐碱地中的迁移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耕地和沙地HCO3-含量最多,均值分别为379.67、281.9mg/kg,荒地SO42-含量最多,为1252.51mg/kg。耕地和荒地变异性最大的是Mg2+,变异系数约44.68%~46.98%,沙地变异性最大的是C1-,变异系数为75.67%,耕荒沙地变异性最弱都是HCO3-,变异系数约13.18%~16.41%。耕地和沙地主要是碳酸盐土壤,荒地主要是硫酸盐土壤。耕荒地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相对沙地较稳定。(2)耕地灌水后,Cl-最活跃,随水易流失,最高可达灌水前的76.2%,玉米种植后期在一定程度会抑制Cl-表聚。玉米从拔节到抽雄期会明显减少根系层土壤中HCO3-含量,40~120cm 土层HCO3-含量随地下水位升高而增加。土壤中SO42-随水分迁移到地下水中,表层下降幅度大。土壤中K+和Na+含量越多,灌水后下降速度越快。灌溉间歇期土壤不同土层Ca2+、Mg2+、Na+含量呈现增加趋势。(3)在0-120cm 土层,耕地积盐主要集中在生育初期,积盐量约为2.77t/hm2;荒地春汇后积量最大约为30.23t/hm2,70%的盐分表聚,可说明荒地具有干排盐作用,而沙地随土层深度积盐量呈现增加趋势。耕地积盐量与荒地积盐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沙地积盐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耕荒沙地积盐预测模型,调整后R2分别为0.405、0.941、0.784,耕地受灌溉影响,预测结果虽相对较差,但可为研究区1.2m深土壤积盐量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4)耕地硝态氮含量在追肥后达到峰值38.19mg/kg,种植玉米和葵花生育期内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耕荒地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减少,沙地与之相反。速效磷在耕荒沙地随土层深度呈现减少趋势。灌水后硝态氮和速效磷随水向土壤深层迁移。荒地和沙地硝态氮与耕地呈中等强度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429~0.466。(5)在0~80cm 土层不同类型盐碱地随土层深度氮同位素比值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先增加后稳定趋势。不同程度盐碱土根系层中δ15N值表现为中度土壤>轻度土壤>重度土壤,δ13C值表现为轻度土壤>中度土壤>重度土壤。与漫灌相比滴灌条件下氮同位素运移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