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是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产业集聚的行业性质问题,希望通过对不同分类产业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更好地把握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在理论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产业集聚的行业特性进行两个层次的研究,一是用统计方法掌握高度集聚行业中三次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和产业关联性质方面的分布状况,以中国数据的统计研究回答“哪些行业易于集聚?”的问题,也就是“什么特性的行业更易于集聚?”;二是用计量模型的方法,从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角度更加深入地探索促使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行业特性在不同行业集聚的共同和特殊的影响。其中行业的要素密集类型通过相关指标运用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划分。以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别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立典型行业产业集聚度影响因素模型、产业性质和地区特征交互作用模型,试图定量分析产业性质和地区要素在众多因素中的影响和贡献,验证产业性质和地区要素对产业集聚发生作用的内在的机制和演化规律的目的。
本文综合运用管理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结合各种规范研究方法。运用区位商、Hoover系数等作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以投入产出法的相关指标衡量产业关联特性,研究不同行业产业集聚度、地区要素、产业关联之间相关性和互动机制。除采用常用的文献综述、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外,重点采用数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相关性定量分析(如相关系数的计算)和产业集聚行业特性因素的一般模型。通过软件包(如Eviews、Matlab和SPSS等)的计算和检验,可以验证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管理学、空间经济理论的假说与中国区域层面经济实践的吻合度,并从中发现产业集聚内在的机制和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中行业特性的影响确实存在差异。
产业集聚的成果极为丰富,但产业集聚行业性质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是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化和补充;通过构建新的分析框架,将地区因素、制度因素及自组织性概念纳入研究框架,对传统和新兴理论进行运用和验证,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例如,产业的集聚分布的绝对比重是按离自然因素的距离升序排列,验证了Krugman(1991)“最突出的产业地方化的是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的观点;在高度集聚行业中,大多数并非知识密集的高技术行业而是人力资本低度密集的一般行业,但是人力资本高度密集行业比其他行业相对更易于集聚,人力资本因素是服务业高度集聚的重要因素;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开放性等特性是产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而行业的人力资本水平总体上并非产业集聚的正向显著性因素,但服务业中人力资源的因素对集聚的影响更重要和显著;产业开放特性与地区与国外的通达性的相互作用在制造业和高度集聚的服务业交互作用模型中均正向显著,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质与地区基础设施特征的交互作用是各类性质行业产业集聚共同的显著性因素;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更多集聚在开放程度高、人力资源品质高、人均GDP高和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对地区的软环境要求更高;我国对地区的政策倾向是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因素;这些结论既是对新经济地理等理论的验证,也为各地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