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恶英类化合物(DLCs)是包括二氯苯并二恶英(PCDDs)、二氯苯并呋喃(PCDFs)和多氯联苯(PCBs)等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由于其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不易于生物及化学降解,毒性高以及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的特性,对人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化学抽提结合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检测(HRGC/HRMS)被认为是鉴定和定量单个PCDD、PCB和PCDF异构体的"金标准"方法.该方法检测费用昂贵,费时,故而发展了大量快速、经济的检测和估计DLCs复合混合物的相对作用强度的筛选生物实验.目前两种方法已经被美国EPA推荐为指导方法:荧光报道基因生物法和免疫法.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DLCs检测生物技术,称为酶切保护PCR分析(EPM-PCR),比这两种推荐生物方法更为灵敏和简便,更适于广泛推广.EPM-PCR分析原理基于DLCs的作用机制,利用了一种介导DLCs效应的配体依赖因子——多环芳烃受体(AhR).DLCs通过在体外激活细胞溶质中的AhR,形成的配体:AhR复合物进入胞核与核转运蛋白Arnt结合成杂二聚体复合物,能识别相关基因(如CYPlAl)上游基因增强子部位一段特异DNA序列,即二恶英反应元件(DREs),增强靶基因的转录及其相关酶产物的生成.EPM-PCR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检测DLCs活化AhR结合DNA的量来估算二恶英的作用剂量.已经证实二恶英诱导产生的结合DNA与其毒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比例,所以该方法可以评价样本的综合毒性当量(TEQs).创新之处: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20107002和20377017),首次将外切酶保护分析与PCR技术相结合用于环境样本的痕量二恶英的检测,与其它常用的生物方法相比,检测灵敏度得到显著提高,为国际首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