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大黄鱼的内陆可控生态精养技术及其生理生化,研究了温度、盐度、饲料、和水质等生态因子对大黄鱼的影响及生理生化表征,并进行了大黄鱼内陆可控生态精养的中试试验,总结了该生态精养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在室内人工控温条件下研究平均体质量为38.42±2.40g的大黄鱼幼鱼对温度的耐受性,研究结果显示大黄鱼幼鱼临界上限水温为37℃,临界下限水温为8℃;通过对大黄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认为温度的突变对大黄鱼幼鱼肝脏等内脏器官造成了损伤,使血清酶和血脂等发生了变化。(2)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设置22℃、24℃、26℃、28℃和30℃五个温度梯度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20.78±2.13g的大黄鱼幼鱼40d,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当水体温度为28℃时,大黄鱼幼鱼生长速率快(特定生长率1.65±0.26%·d-1),饲料效率最高(67.67±4.29%),体内消化酶活性高,28℃℃的水温对水质的调控也较有利。(3)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设置6、16和26这3个不同盐度试验组饲养大黄鱼稚鱼95d,采用光镜和透视电镜观察研究大黄鱼幼鱼鳃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大黄鱼幼鱼鳃部扁平细胞变的不平整,泌氯细胞的数量增加,胞体变大、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增加、胞质内的微小管系统更发达。(4)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设置6、12、18、24和30这5个盐度梯度组饲养体质量为13.36±0.33g的大黄鱼幼鱼40d,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大黄鱼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P<0.05),当水体盐度为12时,大黄鱼幼鱼可以获得最高的生长速率(特定生长率1.83±0.05%-d-1)和饲料效率(61.14±1.34%)。在这个盐度下大黄鱼幼鱼的 Na+/Ka+-ATPase 活力较低(鳃2.546±0.067μ molPi/(mgpr ·h),肾2.188±0.086μmolPi/(mgpr ·h)),不同盐度对养殖的水质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5)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水温和盐度对体质量为15.82±0.90g大黄鱼幼鱼的联合效应,发现在温度为30.2~30.45℃,盐度为16.37~24.35的条件下,大黄鱼幼鱼有最高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6)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设置鲜鱼料组、膨化饲料组和软颗粒饲料组3个试验组饲养体质量为36.71 ±1.51g的大黄鱼幼鱼40d,结果表明投喂鲜鱼料易污染水质,造成生长效果差,存活率低等问题,不适宜于本研究的可控生态精养模式。投喂膨化饲料的试验组具有最高的生长速率(2.06±0.11%·d-1)和饲料效率(68.95±1.08%),且不容易污染水质,是最适合本研究养殖模式的饲料形态。(7)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研究添加水平为0、20、40、80、160、320mg/kg的虾青素对体质量为31.92±1.63g的大黄鱼幼鱼饲养40d后生长和体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虾青素后可以显著改善大黄鱼幼鱼的体色,添加水平在80mg/kg左右比较合适。(8)在水温23 土 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5.0 mg ·L-1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Cs分别为37.34、20.97、17.59、12.45及1.25 mg · L-1对应的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Cs分别为0.46、0.25、0.21、0.15及0.015 mg · L-1,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 Cs 分别为 137.45、94.02、72.81、50.06 及 5.01 mg · L-1.氨氮和亚硝态氮LC5096h处理后大黄鱼幼鱼血清的部分酶活性和血脂浓度发生了变化。(9)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下,采用人工配置海水和天然海水饲养平均体质量为7.81 ±0.38g的大黄鱼幼鱼60d,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对大黄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肥满度和存活率等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对大黄鱼幼鱼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表明,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饲养的大黄鱼,仅在少数几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大部分氨基酸和脂肪酸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10)进行了大黄鱼幼鱼的内陆可控生态精养中试试验,两个阶段的试验过程中实现了不换水不用药的生态精养,大黄鱼生长状况良好。对大黄鱼肉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精养模式和传统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在肉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水体浮游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在前期较好,后期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断变小,到试验第一阶段结束时浮游植物多样性差;水体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是太大。试验结果证明该可控生态精养模式可应用于大黄鱼的集约化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