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对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骨密度、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评定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的综合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例绝经后LuminalA型肾虚肝郁证的乳腺癌患者,且辨证属于肾虚肝郁证,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过程中因相关患者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检查等原因,将治疗组中不符合要求的2例予以剔除,同样对照组剔除4例,最终得到有效观察例数治疗组为22例,对照组为20例。对照组予以来曲唑2.5mg口服,每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芍地黄汤,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骨密度、雌孕激素、血脂水平、肿瘤标志物等指标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有效率为30.0%;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方面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总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变化,虽然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考虑为观察周期过短,导致骨密度变化不明显),但平均数值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平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能延缓乳腺癌患者服来曲唑导致BMD的进一步下降。5.治疗后两组患者E2、E2/P相互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治疗组在降低雌激素方面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TC、TG、LDL-C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HDL-C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上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均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亦未出现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柴芍地黄汤不仅有助于减轻来曲唑的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延缓乳腺癌患者服用来曲唑导致BMD的进一步下降,降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体内的E2水平、E2/P比值,改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因内分泌治疗引起的血脂异常,且不会干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治疗安全有效,适合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