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一体化趋势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上都变得愈发明显。从20世纪初期的国际联盟到当前的联合国,从欧盟到“东盟10+3”,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国际社会却实践着同样的选择。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孕育期,而该时期中原文化则是其主体所在,对秦统一后的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具有根源性的影响。与当代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秩序构建问题相呼应,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术语“大一统”与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概念“国际秩序”相结合,提出了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下的“大一统秩序”观,是对国际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的一种深化与丰富。同时,解读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下的“大一统”秩序观,并以此考察当代国际政治实践,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一体化趋势下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第一部分: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的产生基础——对国际政治实践的考察。在对先秦时期中原文化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科技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就其对国际政治的作用进行归纳。以此为基础,再着力于从作为现代国际政治核心概念的“行为体”和“体系”的双重视角对该时期国际政治实践进行新的考察和梳理。第二部分: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首先,通过对“大一统”一词出处的探源和对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基于不同视角就其内涵所作的多样性阐述的比较,进而借鉴“天下”的概念将其界定为土地、民心和制度三个层面的统一。然后,结合现代的“秩序”及“国际秩序”的概念,以时间维度为主线对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形成与强化、重构与升华的两个阶段所承载的外部特征和内在逻辑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借用现代国际政治中结构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研究成果,从当时的国际政治实践尤其是国际体系的演变中抽象出以“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核心概念为支撑的“大一统”秩序观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当代价值分析。首先基于国际体系的视角对古今国际政治的共通性进行分析,使得本部分所提出的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的框架在理论上适用于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并在对当代国际体系结构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实践的梳理中,对该时期国际秩序从强化走向重构的结论进行证实。第四部分:结语与启示。考虑到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在结构上从单极走向多极这一内在趋势,使得当代“大一统”秩序的演进也将转入从强化到重构之中,即从世界性大国发挥主导向由欧盟、东盟等区域集团推动的一体化进程转变。为此,中国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构建未来国际体系物质结构中的相对优势;建构未来国际体系社会中的广泛认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现“大一统”秩序的升华。
其他文献
物理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物理化学实验具有综合性强、实验原理抽象、所用仪器多而复杂等特点。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铁路运输是货物运输的重要途径,不仅影响着铁路系统内部的运营与发展,也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密切相关。因
合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减少沥青材料的使用,有助于营造更绿色的环境友好型城市,然而这也是一项花费极高的工程,节能环保还需要其他更加切实可行的方式。太阳一直持续不断地为
机械产品及机械零部件质量由机械制造工艺水平决定,而检测手段是保证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手段不完善是影响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的主要原因。一个加工完成的机械零部件
针对卫星网络拓扑结构的时变特征,通过构建时变拓扑图序列模型,将卫星时变拓扑网络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稳定状态的拓扑图结构。综合考虑节点在网络中的全局性影响和局部性影响,以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改革,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逐步提高。会计准则变革最终的目标是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重庆、成都等地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对农村土地的征用逐渐增多,征地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矛盾,而导致各种矛盾的关
<正>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只有运用创新思维,不断洞悉消费需求,才能促进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良性发展围绕汽车这一载体,为顾客、企业和社会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性
以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收获期保留整秆为前提,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玉米收获的倾斜式割台,其同样向后倾斜的摘穗辊采用了复合式可拆换结构。设计中对不同地域的玉米秸秆进行了采样分
进气道的结构直接影响到进入内燃机气缸内的充量大小和涡流强弱,而涡流的强弱和充量的大小对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进气道的设计在发动机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