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一体化趋势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上都变得愈发明显。从20世纪初期的国际联盟到当前的联合国,从欧盟到“东盟10+3”,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国际社会却实践着同样的选择。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孕育期,而该时期中原文化则是其主体所在,对秦统一后的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具有根源性的影响。与当代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秩序构建问题相呼应,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术语“大一统”与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概念“国际秩序”相结合,提出了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下的“大一统秩序”观,是对国际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的一种深化与丰富。同时,解读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下的“大一统”秩序观,并以此考察当代国际政治实践,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一体化趋势下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第一部分: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的产生基础——对国际政治实践的考察。在对先秦时期中原文化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科技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就其对国际政治的作用进行归纳。以此为基础,再着力于从作为现代国际政治核心概念的“行为体”和“体系”的双重视角对该时期国际政治实践进行新的考察和梳理。第二部分: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首先,通过对“大一统”一词出处的探源和对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基于不同视角就其内涵所作的多样性阐述的比较,进而借鉴“天下”的概念将其界定为土地、民心和制度三个层面的统一。然后,结合现代的“秩序”及“国际秩序”的概念,以时间维度为主线对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形成与强化、重构与升华的两个阶段所承载的外部特征和内在逻辑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借用现代国际政治中结构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研究成果,从当时的国际政治实践尤其是国际体系的演变中抽象出以“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核心概念为支撑的“大一统”秩序观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当代价值分析。首先基于国际体系的视角对古今国际政治的共通性进行分析,使得本部分所提出的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的框架在理论上适用于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并在对当代国际体系结构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实践的梳理中,对该时期国际秩序从强化走向重构的结论进行证实。第四部分:结语与启示。考虑到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在结构上从单极走向多极这一内在趋势,使得当代“大一统”秩序的演进也将转入从强化到重构之中,即从世界性大国发挥主导向由欧盟、东盟等区域集团推动的一体化进程转变。为此,中国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构建未来国际体系物质结构中的相对优势;建构未来国际体系社会中的广泛认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现“大一统”秩序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