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是一个全球范围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西医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已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传统中草药提取物中寻找新的、低毒有效的抗HBV的药物成为研究新型的抗乙肝药物的重要补充途径。既往研究表明荭草苷、苦豆碱、牡荆素、柚皮素、鱼藤素、白术内酯Ⅰ均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然而,该六种药物对于乙肝病毒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乙肝病毒的细胞感染模型,筛查该六种药物的抗HBV活性,并进一步探讨有效药物的抗HBV可能机制,为开发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提供线索。方法本课题采用携带HBV基因组的Hep G2.2.15细胞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HBs Ag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对六种药物的抗HBV作用进行筛查并对有效药物抗HBV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1、各药物的抗HBV活性作用:(1)用不同浓度的六种药物分别处理Hep G2.2.15细胞72小时,以未加入药物组为对照组,用ATP法检测各药物对Hep 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2)取对数生长期的Hep G2.2.15细胞种于24孔板内,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3天、6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各药物对Hep G2.2.15细胞产生HBs Ag水平的影响。2、白术内酯Ⅰ抗HBV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在筛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白术内酯Ⅰ对细胞内外HBs Ag表达水平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白术内酯Ⅰ处理Hep G2.2.15细胞3天、6天,用ELISA法检测HBs Ag水平。(2)用同样方法处理细胞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术内酯Ⅰ对细胞内的HBs Ag表达水平的影响。(3)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白术内酯Ⅰ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e Ag分泌水平的变化。(4)用不同浓度的白术内酯Ⅰ处理Hep G2.2.15细胞72h后,提取细胞内RNA,通过q PCR法测定细胞内乙肝病毒pg RNA和乙肝病毒S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5)用不同浓度的白术内酯Ⅰ处理Hep G2.2.15细胞72h后,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细胞内HBV重要调节蛋白HBX蛋白的表达,同时用q PCR法对与HBV复制相关的转录调控因子进行检测。结果1、各药物的抗HBV活性作用:(1)荭草苷在100.00μmol/L至0.78μmol/L浓度范围内Hep G2.2.15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荭草苷处理组的HBs Ag的相对表达水平在67.70%-89.31%,抑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苦豆碱在100.00μmol/L至0.78μmol/L浓度范围内Hep G2.2.15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P>0.05)。与对照组相比,苦豆碱处理组HBs Ag的相对表达水平为59.08%-79.03%,抑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3)当牡荆素的浓度为100.00μmol/L时,Hep G2.2.15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柚皮素在100.00μmol/L至0.78μmol/L浓度范围内Hep G2.2.15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P>0.05)。柚皮素处理Hep G2.2.15细胞3天、6天后,与对照组相比,柚皮素处理组的HBs Ag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在79%以上,抑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5)当鱼藤素的浓度≥25.00μmol/L时,Hep G2.2.15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当白术内酯Ⅰ的浓度为100.00μmol/L时,Hep G2.2.15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无细胞毒性浓度范围内(≤50.00μmol/L),白术内酯Ⅰ处理组的HBs Ag的相对表达水平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白术内酯Ⅰ处理组在50μmol/L浓度处理3天、六天后HBs Ag抑制率分别为53.57%、66.89%。2、白术内酯Ⅰ抗HBV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白术内酯Ⅰ处理组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的HBs Ag表达抑制率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对照组与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细胞分泌(培养上清)的HBs Ag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白术内酯Ⅰ处理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e Ag的表达抑制率随着白术内酯Ⅰ的浓度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白术内酯Ⅰ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HBV pg RNA和乙肝病毒S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随着白术内酯Ⅰ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白术内酯Ⅰ处理浓度的上升,与对照组相比,白术内酯Ⅰ处理组的HBX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在白术内酯Ⅰ浓度为25.00μmol/L和50.00μ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0μmol/L白术内酯Ⅰ对HBX蛋白的抑制率约为44.90%。(5)白术内酯Ⅰ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P38 MAPK的表达水平随着白术内酯Ⅰ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而P53的水平随着白术内酯Ⅰ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白术内酯对ERK、NF-κB、HNF4α、JAK2和STAT3在m RNA水平的表达上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六种中草药成分(荭草苷、苦豆碱、牡荆素、柚皮素、鱼藤素、白术内酯Ⅰ),只有白术内酯Ⅰ在体外HBV细胞模型中显示出较明显的抗HBV活性。2、P38MAPK-P53通路可能是白术内酯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及相关病毒蛋白的表达的作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