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和探究真实世界主题的影片,它的本体语言就是镜头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元件的研发和摄影成像技术也不断发展,再加上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与进步,无论从学术上或是在实务上我国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都取得了十足的发展。不光是创作者自身的认知水平使得纪录片发展,观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也倒逼着创作者生产质量优异的纪录片。通过具有技巧性、观赏性的镜头段落提高镜头画面的美学内涵,创作出使艺术手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和探究真实世界主题的影片,它的本体语言就是镜头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元件的研发和摄影成像技术也不断发展,再加上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与进步,无论从学术上或是在实务上我国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都取得了十足的发展。不光是创作者自身的认知水平使得纪录片发展,观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也倒逼着创作者生产质量优异的纪录片。通过具有技巧性、观赏性的镜头段落提高镜头画面的美学内涵,创作出使艺术手法与题材相融合、反映民族整体审美和真实世界生活,已经成为纪录片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经常与纪录片打交道的研究生,笔者深深体会到掌握镜头拍摄手法,准确表达纪录片画面内涵是该专业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本文从纪录片特写镜头的建构出发,在厘清特写镜头建构理念的基础上,以笔者毕设作品《微观世界》为依托,探讨特写镜头结合具体作品的建构、特写镜头的表意以及纪录片中的画面表现。特写镜头的建构理念是笔者论文中主要创新点之一,在这个篇章中笔者以纪实美学建构特写镜头的观点是有较为创新的一点。相较于传统意义上以真实记录建构特写镜头,本文中还强调审美层次上的特写镜头构建。在最后篇章融入笔者本人的思考,笔者重点探讨了创作者本身在纪录片中的站位,为了追求纪录片现实意义的成功而人为的干预,还是以人物事件本身的节奏客观加以记录。本作品《微观世界》希望通过镜头语言的表达,展现微缩模型这一既传统又现实的纪录片。笔者的论文重点分析在《微观世界》纪录片中特写镜头的运用与表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从特写镜头的建构理念、特写镜头的立意、纪录片的画面表现、毕业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来论述。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是笔者在此次创作毕业作品十分看重的两个要素。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事先一定经过大量的调研构思,在提炼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经过创作者加工才形成了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真实性依靠创作者的真实记录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加以选择甄别,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纪录片的创作。艺术性则站在审美视角对纪录片本身提出要求,不仅是对于纪录片中镜头画面的美,同样对纪录片的美学内涵和人文关怀作出思考。希望这次创作的《微观世界》是一部构建生活真实却又充满人文思考,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纪录片。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唐·德里罗(Don De Lillo)曾说过:“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所在:它一边创造对不朽的渴望,一边威胁着毁灭世界。技术是脱离了自然的贪欲。”科技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却也正对让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人的权利带来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决策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个人权益构成了诸多风险挑战。个人数据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基本权利越来越被许多国家
美国文学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研究某一理论在不同时空中迁移的过程时,提出了“理论旅行”这一概念,指出旅行有四个步骤:首先是起点,为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横向距离,即旅行中穿过的那条充满语境压力的通道;然后是接受和抵抗,是旅行中的一系列条件;最后是到达,理论抵达并融入新的语境。萨义德的“旅行”是一种隐喻,象征地域和文化间的跨越和转化。翻译是把一个文本带入另个一语境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被视作一个旅
法律规定执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为了更好实现法的价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自由裁量权因具有灵活性和主观性,却难以被有效地客观监督,这无疑就给执法人员带来巨大诱惑。在城管执法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依据主要是案件结果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街头城管执法环境差、压力大任务重,如何保证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科学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街头官僚理论作为主要依据,研究T区城管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经典诵读在文化强国战略下贯通中国文脉,让古诗文经典融入民族文化基因,秉承“诵”之传统文化源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而今,中华经典诵读已从“十一五”时期的全民诵读活动发展至“十四五”时期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华经典诵读的视听化审美创造不仅有利于中华经典视听化作品的开发创作,还有利于引导社会大众在中华经典诵读中感受中华之美
新时代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是我国近年来纪录片创作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正因为“乡土中国”的文化根性,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国之大计,而乡村纪录影像可以映照出乡村空间形象和内在于其中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变迁,所以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地纪录和讲述“乡土中国”故事,既是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一块肥沃的土地,也是参与当代乡村振兴行动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本文立足把乡村纪录片作为一种有特色的纪录片类型
学术致谢这一语类是论文或专著作者对在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他人表示感谢的一种形式,致谢不仅仅是为写作者提供一个感谢的平台,更是一次可以在学术领域展现自己良好学术品质的大好机会。近些年,论文致谢备受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研究各国语言致谢语的语类分析论文,但相比于论文致谢,书籍、专著致谢受到的关注要少很多。本文以60篇英语致谢语作为分析语料,旨在考察对比中国学者和英语国家学者在语言学专著致谢语的语类结构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指派史迪威为中国战区最高司令总参谋长,协助蒋介石指挥中缅印战场。然而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最终激化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当时的中美关系和世界各国的局势变化。这一时期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史迪威事件,并成为抗战时期多变的外交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缩影。当前关于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抗战时期的国际报道方面,所见研究成果不多,大多从中共党史的历史学或军事学角度出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也逐步深化。国际贸易带来的外部冲击传导不仅会造成国内物价的波动,同时对本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处于不利状态,加剧汇率的波动。农产品供给关系的稳定和农产品价格的平稳变化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极为重要。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探讨基于汇率错位视角下农产品贸易对国内农产品价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无处不浸润着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那些鲜为人知、行将消失但曾与湘西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边缘性民俗在作品中占有大量篇幅,是沈从文建构“湘西世界”的基础。沈从文以之为叙事和精神资源,书写都市文明框架外、具有“边缘”性质的“边城”风情与民俗故事,探究湘西人的生命形态和理想人性,旨在展现湘西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品德的重造提供文化参照系。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坚持弘扬湘西边缘文化的写作立
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并在本世纪以来持续勃兴,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化与网络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文化抗争的产物。同时,网络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其一便是网民在各平台上以抵制、呼吁或消费等方式传达出对相关涉事主体的态度,并通过网络讨论和现实言行来扩大舆论影响力,以期进而维护中国的民族利益与尊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