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离培养、鉴定及GFP标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2)构建小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CXCR-4基因转染的神经样BMSCs移植;(3)对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的定向归巢情况及脊髓神经的再生功能进行检测。方法:(1)经密度离心法从C57BL/6小鼠骨髓内分离培养BMSCs,并通过向成骨样细胞、脂肪样细胞分化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CD41和CD34的表达,利用腺病毒载体转染GFP基因,并在体外实现其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分化。(2)利用脊髓横切法构建小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经过CXCR-4腺病毒载体转染的BMSCs悬液,对照组分别选择未行基因转染的BMSCs悬液及无细胞的培养基进行尾静脉注射。(3)利用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相点检测脊髓损伤部位组织GFP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来源于IBMSCs的神经样细胞占全部移植细胞的比例,判断经过CXCR-4腺病毒载体转染的神经样BMSCs在鼠体内定向趋化的能力及其在修复损伤脊髓中的作用;并利用BBB法评估其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分离培养的BMSCs呈克隆样生长,经成骨诱导培养后出现钙沉积,经成脂肪诱导后形成脂肪滴,经转染标记后约80%呈GFP阳性,经神经样细胞诱导后出现细胞形态变化及表达NEE(+);(2)造模后,绝大多数小鼠出现明显截瘫(BBB<4分),术后7天对随机分组的小鼠顺利实施尾静脉细胞移植;(3)移植术后各时相点,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GFP阳性BMSCs数量逐渐增多,且增多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来源于BMSCs的神经样细胞占全部移植细胞的比例(分化率)办高于对照组;小鼠神经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1)通过密度离心法可以从C57BL/6小鼠骨髓内获取的BMSCs,经腺病毒载体转染GFP基因后绝大部分呈现GFP阳性,并实现体外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分化;(2)成功构建起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并经尾静脉实施细胞移植;(3)经过CXCR-4腺病毒载体转染的神经样BMSCs定向趋化能力明显优于未经转染的对照组,在修复脊髓损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