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籽油因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具有相似性,被赞作“东方橄榄油”,它不仅是一种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高级食用油,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本研究以油茶籽为原料,采取超声辅助水相酶法同时提取油茶籽油和水解蛋白,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借助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11种植物油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并排序,验证油茶籽油作为注射用油源油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油茶籽油进行脱酸、脱色、脱臭工序并优化工艺使其达到注射用油的质量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应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联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超声辅助水相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水解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首先用PB设计试验选取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超声时间、pH值和反应时间;然后采用RSM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30 min、pH 9和反应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得率为89.704%,油茶籽蛋白得率为90.638%,与预测值误差小于0.5%。以上结果表明,PB设计联用RSM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行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种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油茶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核桃油、花生油、稻米油、亚麻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常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根据主成分载荷提取5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5.447%、24.973%、11.038%、8.153%、6.336%,可代表植物油品质85.94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分析各主成分所反映的特征,并建立了综合得分对各主成分的回归方程为F=0.412F1+0.291F2+0.128 F3+0.095F4+0.074F5,对11种植物油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油茶籽油综合得分最高,表明油茶籽油适宜作为注射用油的源油。以油茶籽油为原料,对其进行精炼工艺优化,达到注射用油的质量指标。(1)脱酸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设计RSM优化精炼脱酸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碱炼温度80℃,碱液浓度为12%,反应时间60 min,超碱量0.16%。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酸值降到0.0605 mg KOH/g,已经达到注射用油对酸值的要求;(2)脱色工艺:应用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吸附脱色工艺条件,最佳工艺为混合脱色剂(其质量比为活性炭:凹凸棒土=1:3),脱色温度82℃,时间35 min,混合脱色剂添加量3.5%,该工艺参数下得到脱色率为92.461%且色泽稳定,不易返色,且其色泽达到化妆品和医药学用油茶籽油对色泽的规定;(3)脱臭工艺:采用蒸汽脱臭,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96 Mpa、脱臭温度230℃及时间2 h。通过上述工艺,不仅得到了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相关要求的油茶籽油,也为其它植物油的高层次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