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温室效应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类过度使用与开发资源能源,进而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快速增加。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农业生产活动引发的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区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结合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针对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基于《白城市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从农业总体物质投入、水稻种植、畜牧养殖三个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碳源因子以及相应的碳排放系数,对白城市的农业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动态变化过程;基于多变量非线性STIRPAT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分析白城市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预测的自然增长情景与基于低碳发展的碳约束情景的比较研究,分析白城市农业碳减排潜力,提出农业碳减排对策,结果表明:(1)1999-2013年,白城市农业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低速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波动阶段,整体呈现连续增长状态,数量由1999年236.5544万t增加到2013年的444.6167万t,年增长率为6.28%。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时序变化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状态,2008年出现最大值6.1921t/hm2。(2)白城市农业物质投入和水稻种植的碳排放量的变化态势与增长速率基本一致。其中,化肥、水稻种植、牛养殖、羊养殖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化肥和水稻种植为其中较活跃的增长因素。2003-2013年,化肥、水稻种植的碳排放量呈直线急剧增加,尤其是水稻种植的碳排放速度增加更为迅速。水稻种植为白城市农业碳排放量最为活跃的组成要素,2012年,其碳排放数量基本与化肥持平。空间结构上看,镇赉县的碳排放量最大,达到130.5941万t,所占比例是30.04%。洮南市农业物质投入碳排放量最大,达到56.9908万t,所占比例为25.54%;镇赉县的水稻种植碳排放量最大,达到69.3202万t,所占比例是48.60%;镇赉县的畜牧养殖碳排放量最大,达到17.4911万t,所占比例是25.36%。(3)白城市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EKC分别呈二次曲线、三次曲线,均符合经典EKC假设的倒“U”形状,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出现拐点,之后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呈现下降状态。(4)构建得到白城市农业碳排放多变量非线性STIRPAT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人口数、可比价格人均GDP、农用机械总动力、农业产率比值、农村投资、城市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力指数弹性系数分别为0.2605、0.0874、0.1126、-0.0766、0.0353、0.2083、0.1128。其中,人口数、城市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为白城市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5)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基准情景下的2014-2020年白城市农业碳排放,结果显示:自然增长条件下,2020年白城市农业碳排放量及其强度将分别增加到624.4876万t、4.8557 t/hm2。而在响应国家政策、碳排放约束情境下,白城市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减小到2020年的2.9965 t/hm2,同时农业碳排放量将减少到385.3739万t,当年比自然增长条件下减排239.1137万t,减排比例达到38.2896%。2014-2020年,共累计减排895.6889万t。白城市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典型地级城市,21世纪以来,白城市在农业领域的科技投入与产业开发有了较大提高,伴着农业物质投入、农业化石燃料、水稻等土地面积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持续增加,给白城市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农业碳排放问题,未来白城市农业方面的碳减排潜力空间巨大,但实现起来任重道远。为有效实现农业低碳发展,将减小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白城市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以下5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1)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2)发展农业减排技术,调整农业发展结构;(3)发展绿色能源,建设农业循环经济;(4)严格保护耕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5)统筹兼顾,倡导低碳理念,营造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