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瓶梅》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二十世纪《金瓶梅》的传播为题,运用传播学理论框架进行搭建,试图通过对百年传播史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凸显其掩蔽在纷繁复杂的传播形式下的整体、全面、真实的面目,并挖掘其百年传播过程波澜起伏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坎坷流传的文化意义,使我们对《金瓶梅》有一个更全面、更充分、更高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在改编与接受两个维度上衍生出不同的传播形态,论文先就《金瓶梅》在明清时期的传播概况加以历时性分析和客观性阐明,对古典传播范畴内的传播原因、传播技巧、传播规律等基本特征进行逐一归纳。然后以此作为参照系来审视二十世纪《金瓶梅》传播的四个基本特征: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与受众接受的局限性,传播时间上断裂的时代性与传播空间上隔离的地域性,传播思维模式中的简单化与传播实践途径中的阻力复杂化,传播内容上的显性衍生趋势与受众的隐性心理需求。《金瓶梅》的这些传播特性既彰显着中国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在与现代社会范式进行碰撞与整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又呼唤着西方较为成熟的传播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成功移植与融合。 然而,完整地、动态地理解《金瓶梅》的真实存在需要我们从作品的创作伊始追踪至读者的接受反响。运用传播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细化分析包含着五大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依据现代传播学理论将《金瓶梅》的传播者进行层级结构分析,解答了“什么人在传播”的问题。《金瓶梅》的传播内容相对于文本内容更为复杂,信息量更大,动态性更强。因此,经过细密的挖掘和谨慎的分析,潜隐于文本之下的文化密码、凸现在文本之中的情色特征和由文本升华出的精神元素成为解答“传播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 以传播媒介为分类标准梳理传播过程的各条线索,对二十世纪《金瓶梅》的传播活动作较为客观地勾勒。二十世纪《金瓶梅》的传播媒介经历着一个不断丰富、不断进步的过程,除了书籍传播形式外,不仅有舞台形式、民间说唱形式和电子传媒方式,还有绘画、雕塑、饮食等传播方式。这些传播形式彼此呼应、共同作用,形成交叉网状的复杂传播样式,使受众更为有效地接受《金瓶梅》的各种传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