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98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随着1988年巴塞尔协议在全球的普遍实施,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资本充足率监管也称为各国最重要的银行监管手段之一。资本充足性管制要求银行依据其风险资产的总体水平配置充足的资本金,以吸收银行经营中遭遇的意外损失,起到短期的风险缓冲器作用,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这一监管手段是从银行业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试图将外部监管的要求转化为银行的自我约束行动,对银行建立自身风险防范约束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有利于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我国在2004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监管要求,那么在颁发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没有提高,监管是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监管有没有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必要性,从实践上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规则制定、从软约束到硬约束的阶段。其次,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目前我国所有商业银行都达到最低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最高,国有商业银行次之,股份制商业银行最低。再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那些已达到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的商业银行有效,监管再次提高了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降低了风险,但对于未达到监管最低要求的银行,监管的效果并不明显。最后通过国内外资本充足率监管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的途径,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自身积累为主的内源性融资的资本补充机制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长,波及面广,融资量大等特点,对其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2003年8月,国务院首次在文件中明确肯定了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改革
广义线性模型是经典正态线性模型推广,其既适用于连续数据,也适用于离散数据的统计建模,在实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常用推断方法是基于似然方法的似然方程或拟似然方法的
本文首先回顾了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的方法,详细讨论了GARCH类模型。接着,以上证综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类型GARCH类模型的特点及其所刻画的市场波动特征,选用GARCH、GARCH-M、EG
色彩象征是古代中西方各民族运用色彩的主要精神内容和色彩传统形式依据。宗教色彩活动以象征性明确肯定人类色彩最古老的生命本质。1更有意义的是宗教精神击中人的内外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