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无线技术迅速发展,Sub-6 GHz以下频谱资源十分拥挤,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入到毫米波(mm W)及亚毫米波(Sub-mm W)频段。较其他感知技术而言,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雷达因具有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方向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特性在高速无线通信传输、汽车自动驾驶以及室内成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成为现如今广大学者探究热点。为此,本文采用成本更低、更易集成的CMOS工艺对24、77及300 GHz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技术迅速发展,Sub-6 GHz以下频谱资源十分拥挤,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入到毫米波(mm W)及亚毫米波(Sub-mm W)频段。较其他感知技术而言,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雷达因具有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方向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特性在高速无线通信传输、汽车自动驾驶以及室内成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成为现如今广大学者探究热点。为此,本文采用成本更低、更易集成的CMOS工艺对24、77及300 GHz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雷达射频(RF)前端进行研究设计。主要工作如下:一、对于24 GHz FMCW/Doppler双模毫米波雷达接收机(RX):针对由24 GHz双模雷达芯片发射机(TX)至接收机泄露导致RX低中频处闪烁噪声显著的问题,本文从射频路径、本振(LO)路径以及混频器(Mixer)三个方面创新性提出了多维度噪声贡献机制分析,并对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频段器件建模及放大器常用技术进行总结。在有上述理论及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对24 GHz雷达RX模块中低噪声放大器(LNA)、缓冲放大器以及Mixer电路进行设计,从而获得优异的转换增益与噪声系数性能,该解决方案同样适用于更高的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雷达设计。24 GHz双模雷达接收芯片已成功流片并测试,芯片测试结果表明:Doppler模式下,24.125 GHz处转换增益为18.27 d B,最优噪声系数为23.67d B@900 Hz;FMCW模式下,最大转换增益为17.46 d
[email protected] GHz,全频带内增益大于12 d B,最优噪声系数为9.1 d
[email protected] k Hz。二、对于77 GHz FMCW相控阵雷达三倍频器(Tripler)芯片:相较于类似24 GHz这样较低毫米波频段雷达而言,77 GHz及亚毫米波雷达中为保证整体芯片的相位噪声及扫频带宽性能,倍频电路的存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首先介绍倍频器原理及分类,最终确定采用谐波倍频方式满足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频段宽带扫频雷达芯片设计,并针对二倍频与三倍频器各提出了三种谐波增强技术增强其转换增益。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设计77 GHz FMCW雷达三倍频器芯片设计。目前,该芯片正处于待投片状态,其后仿真结果表明:在76~81 GHz内三倍频器转换增益均大于-8.5 d B,基波与二次谐波抑制比均优于30 d Bc。三、对于300 GHz超宽带FMCW雷达收发机(TRX)电路:在完成上述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先导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完成300 GHz亚毫米波超宽带雷达收发前端设计。针对单通道TRX电路无法在亚毫米波频段实现150 GHz的超大带宽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将250~400 GHz整个频段划分为八个通道,每个通道占用18.75 GHz带宽的方案来解决该问题。对于TX模块,传统PA-Last结构很难在高频处得到所需输出功率,因此本设计采用缓冲放大器与倍频器结合的方案,其中缓冲放大器在相对较低频段提供功率增益,倍频器则在较高发射频率提供输出功率。本设计TX链路由两个二倍频器、一个三倍频器及多个缓冲放大器构成十二倍频链路实现发射功能。由于频段差异较大,本设计创新性提出“分段式”TX构建,其中,低频段(250~325 GHz)四通道TX链路采用3*2*2倍频方案,最后一级二倍频器采用push-push结构可将差分信号转变为单端信号与天线相接;高频段(325~400 GHz)四通道由于3*2*2倍频方案中最后一级二倍频前缓冲放大器所处频段已靠近200 GHz,此时驱动增益受限,最终采用2*2*3倍频方案。RX模块则采用首级为混频器(Mixer-first)的方案,配合单天线配置,将发射信号作为本振信号,后置中频低噪声放大器来提供增益抑制噪声,从而避免亚毫米波频段LNA带来的增益插损及噪声问题。另外,本设计还就TRX各通道切换提出了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开关方案,利用其阻抗变换与缓变特性实现通道之间平滑连接。目前,该亚毫米波雷达收发前端芯片只完成各通道核心版图,其后仿真结果表明:该雷达芯片收发机在TT工艺角下,150 GHz带宽内实现了-9.3~0.3 d Bm的输出功率,-4~4 d B的转换增益以及37.8~41.4 d B@390 k Hz,27.9~32.1 d
[email protected] MHz的噪声系数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近年来电动汽车得到了大力推广。受到政策推动等因素的影响,作为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物流行业,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动汽车执行城市物流支线配送任务。而现阶段,电动物流车受到续航里程的限制,配送过程中经常需要充电,加上充电站覆盖率不足以及司机的里程焦虑等因素的影响,配送线路的选择成为难题。同时,目前的物流企业也缺少对电动车辆配送任务的统一规划。电动物流车的运营特征决定了它
钛酸钡基无铅陶瓷凭借其无毒无害以及优异的铁电性、压电性和介电性等特点在当代材料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钛酸钡基氧化物是一类具有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重要功能材料。由于A、B位具有非常丰富的离子组合类型,因此可以通过离子掺杂、固溶等方式对钛酸钡基氧化物的光学、磁学等性能进行优化,使其在太阳能光伏和信息存储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一方面,钛酸钡拥有大于3 e V的带隙,对太阳光的吸收利用率较低,因
<正>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战略定力。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山东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借助省发展改革委“双联共建
大尺寸的二维材料在设计和集成具有复杂元件的电子器件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如何制备大面积二维半导体材料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经过分析二维材料大面积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我们选择工业上常用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大面积多晶的硒化钼薄膜。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二维材料薄膜器件的热耗散也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问题。目前掌握的大多数二维材料的热参数来源于其块体材料,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二维薄膜材料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面对层出不穷的城市问题,亟需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城市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近几十年间,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夜间灯光遥感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城市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广覆盖、长时序、可持续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夜间灯光新数据源的发展已成为夜间灯光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S-NPP
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发展迅速,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以上。但是该类电池含有的铅元素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非铅基的环境友好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非铅锑基和铋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望能够替代铅基太阳能电池,但是它们存在工艺不成熟,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锑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研究,在降低了器件制备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该类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主
二维(2D)CxNy由于独特的几何结构和可调的电子性质,在光催化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截至目前,对于碳基材料范德华异质结的研究较少,其在器件方面的应用也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其基本性质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对C3N和C2N的基本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与β-antimonene和Janus Ga2SeTe(Ga2STe,Ga2SeS)构建二维范德华异质结,主
依照摩尔定律发展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进入至深纳米级节点,受限于日益严峻的短沟道效应,传统CMOS器件难以继续满足高速发展的半导体器件技术要求。在较低功耗下拓展晶体管的功能,是后摩尔时代半导体器件设计的新兴研究热点和长期追求目标。借助于不同的电学偏置,基于肖特基结带带隧穿的可重构晶体管(RFET)可同时实现N型和P型导电,即在晶体管级拓展了传统晶体管的功能,从而以更紧凑的逻辑门实现功能更强大的电路系
聚合物半导体是一种兼具高稳定性和柔性特点的材料。由于可大面积制备和较高的场效应迁移率、开关比,提供了其在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作为聚合物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给体-受体(D-A)结构的共轭聚合物半导体也愈发受到了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关注。这种材料分子链中给体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更有利的电荷传输,从而得到了相比前几代有机半导体较高的迁移率,这也成为了制备晶体管更好的选择。共轭聚合
超材料在智能天线、太赫兹全息成像和电磁隐身等领域具有极广的应用前景。超材料的负磁导率特性,使其极其适合做激励高密度微等离子体的载体。而放电尺寸小、性能稳定的微等离子体可应用于化学分析、环境保护和材料处理等领域。因此对基于超材料结构的微波微等离子体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根据超材料的基本结构,研究了多种基于单、双开口环缝谐振器的2.45GHz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源,包括矩形单开口环缝谐振器